天线
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在中国南方发生,严重威胁人 民生命财产安 全,对这些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非常重要。在滑坡勘察区,滑坡岩的土体结构和滑动面位置可以通过地质雷 达探测准确推断;在泥石流勘察区,可以有 效划分和深 度解读泥石流沟谷堆积物及附近两侧山体的松散覆盖层,为判断泥石流规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岩溶塌陷区,利用三维地质雷 达探测技术,准确推断了隐伏土洞的空间分布。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质作用(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失
在12月6日的第六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vivo进一步披露了5G手机研发的最新进展,其5G样机首次实现了高清移动视频直播。此前,在11月27日的“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vivo首次展示了5G样机,并业内首家向公众开放体验5G手机功能,如微信等网络应用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vivo电子副总裁王小军表示,vivo此次的展示基于最新版本的NAS 5G标准,支持100MHz带宽,TDD模式,速率峰值可以达到1.7Gbits每秒,是现有4G网络峰值的17倍
【概要描述】4月25日—26日,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一行6人,来华灿电讯进行技术交流。陪同参加交流活动的有如皋市副市长李斌,长江镇(如皋港区)党委书记吴志华。专家组首先参观了华灿电讯分公司全国知名天线企业——江苏亚信天线车间生产线,听取了亚信公司总经理唐坚的介绍,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重谈,最后双方签署了产、学、研、人才实训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合作协议
见过的通信都是使用屏蔽双绞线的,例如PROFIBUS使用屏蔽双绞线,西门子的工业以太网使用工业双绞线。为使用双绞线?屏蔽线应该怎样接地?双端接地是否为了等电位?这些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许多工程师,我们就谈一下屏蔽双绞线的作用。 干扰主要分电场干扰和磁场干扰,以通信电缆首先需要屏蔽电场和磁场的干扰,其次还需要考虑,大部分使用屏蔽双绞线的通信信号都是高频的,需要过滤高频的干扰信号(有用信号是高频的,对高频的干扰是敏感的)
现时,随着电子资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电子产品都朝着小型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电路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密度连接科技的时代,线宽、线间距和电路板尺寸将不可避免地朝着小型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和设计人员不断更新设计方案和生产方法
RFID高频全数字信号电子标签读写器HR7738,是一款高性能的ISO/IEC 15693协议电子标签读写器,全数字信号处理设计,结合专有电子标签解码核心与处理算法,在保持高识读率的同时,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快速读写处理,可广泛用于新零售无人售货柜,智能图书柜、智能档案柜、药品寄售柜、智能文件柜、商品定位、试管试剂管理、娱乐行业筹码管理、流利架、珠宝管理、自助洗衣服务、生产过程控制等RFID系统应用领域。 8路天线SMA接口可直接配接50Ω标准RFID天线,有效距离达至100cm以上*;(另有1、 4、 12、 24、 32路天线接口读写器) 支持RS232和TCPIP网络接口,可定制WIFI,RS485,蓝牙等数据接口; 注:读取距离与天线和标签尺寸,质量和现场环境有关系。
【概要描述】未来建筑什么样?像一个独立的有机生物体一样,会呼吸、能代谢!近日(11月20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上,未来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的一等奖作品“建筑代谢”,刷新了人们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建筑代谢”作品,来自于沈阳建筑大学团队,作品将建筑视为一个有机体,通过植入自然代谢平衡单元模块,使建筑物在内部进行能量循环。建筑里的资源代谢装置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自身使用,并采集人们的厨余垃圾、代谢废弃物和可回收垃圾放在微生物分解箱内,降解处理后释放出人们生活所需可燃性气体--甲烷,以及植物所需的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可持续的动态循环过程,使建筑与自然有了交流,形成内在生态平衡,建筑变得智慧化和生命化
Havok系列PCS.06.M 是一款低剖面SMD LTE/蜂窝网络 4G/3G/2G板载天线,采用直接SMD贴装到目标设备电路板上的设计。这款天线尽管效率极高,但尺寸却非常小巧,仅有 42*10*3毫米。如果需要进行调谐,则可以很方便地对这款天线针对设备环境进行调谐,无需额外工具
由于最近 Wi-Fi 激增以及 BYOD (自带设备)现象日益增加,企业中的 IT 部门正面临大量“外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平板手机、电子书等)资源持续不断的挑战。IT 工作人员必须在以下两者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既满足用户的需求,又符合该组织政策定义的关于 Wi-Fi 安全和性能的做法。 IT 工作人员并不负责满足用户对其设备的无缝移动性和卓越性能的期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包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这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了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