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者
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
佛法的价值在于从宇宙觉性的立场、从实相的立场来观察我们的生命与世间的一切,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可以说是最圆满的。问题的症结是-现实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生命都还是凡夫,我们没有办法承负如菩萨的智慧与福德,譬如《金刚经》云:“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不是一般生死凡夫所能做得到的,所以就会有不同层次的生命价值观及不同的价值标准出现
石门县老科协和老保协在白云镇走访慰问了4位百岁左右的老人后,继之前往皂市镇和易家渡镇,共探望了5位长寿老人。分别是:皂市镇石坪村11组的将满99岁的杨兰珍、石坪村5组的年满99岁的李宜管、易家渡镇塘上铺村将满98岁的陈幺秀、军垱桥村即满110岁的谢兰英、丁家山村将满99岁的肖玉秀。5位老人只李宜管一人为男性
金刚经啥时候能有感应时需要让我们去体会的,只有让我们不断的探索金刚经,这样我们才会发现金刚经的真意,也是能使我们产生好的想法,让我们为此一直坚守心中的信念。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金刚经》云:“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这里讲的是忍辱
开始学佛时,需要制订一个目标,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前进。但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打破各种执著,包括对成佛的执着。所以,修行达到相当程度时,就不再觉得我在修行,觉得我已达到什么果位
金刚经密法也是要让我们去体会的,在我们对金刚经有所感悟时,也是要让我们不断的积累心中的善意,这样我们才会对经文有好的感悟,也是能够让我们产生好的念想,使我们对经文有好的感触。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长期念诵金刚经的人会对人生有好的安排,这也是说明自己能够合理的安排属于自身的时间,会让自己拥有好的人生智慧,这也是自身拥有一个好的基础,从而能够帮助自己完善心中的信念,让自己能够对事物有更多好的看法,也是确保自己会明悟心中所想。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多少的,而受持《金刚经》,所得福德,要远远胜过其他一切外在布施。在佛经中,佛提到过,若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
石门县老科协和老保协在白云镇走访慰问了4位百岁左右的老人后,继之前往皂市镇和易家渡镇,共探望了5位长寿老人。分别是:皂市镇石坪村11组的将满99岁的杨兰珍、石坪村5组的年满99岁的李宜管、易家渡镇塘上铺村将满98岁的陈幺秀、军垱桥村即满110岁的谢兰英、丁家山村将满99岁的肖玉秀。5位老人只李宜管一人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