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
李毅,博士,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西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硕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Purdue)统计系,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估专业,随后就职于美国迈阿密大学,俄亥俄STEM测评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信息化、量化研究方法等
11月26日和12月12日,科技中心分别邀请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刘雪丰教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研究员侯海彤博士来我校作学术交流。 刘雪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骨髓造血细胞分化介导的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新模型》。刘教授介绍了一种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的新模型建立过程及检测过程
众所周知,目前甲醛和苯都是科学界公认的致癌物。2004 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正式将甲醛列为第1类致癌物质。报告认为: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甲醛可引起人类的鼻咽癌,另外有有限的证据证明甲醛可引发鼻腔癌和鼻窦癌,并有强有力的证据(但尚不够充分)证明甲醛可引起白血病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实验医学与病理系,梅森(Masonic)癌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南大学客座教授兼湖南省肿瘤医院及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特聘教授,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阳剑波博士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在恶性肿瘤(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方面有较深入探索。恶性肿瘤基础研究方面,阳剑波博士负责执行了多项美国NIH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在国际性的肿瘤研究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专著
2011年,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每10万人中有22.23人自杀。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的中国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有很多因素能导致部分青少年的心理更加脆弱,许多曾试图自杀或死于自杀的青少年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甲醛和苯都是科学界公认的致癌物。2004 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正式将甲醛列为第1类致癌物质。报告认为: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甲醛可引起人类的鼻咽癌,另外有有限的证据证明甲醛可引发鼻腔癌和鼻窦癌,并有强有力的证据(但尚不够充分)证明甲醛可引起白血病
导读: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 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位于美国东岸的中大西洋地区, 包括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DC)、马里兰州的南部和弗吉尼亚州的北部的都市圈,当地的华人通常称之为大华府地区。城市面积为176.9平方公里,人口约511万,全美第四大都市圈。 一般所指的华盛顿特区机场有三个,但没有一个在哥伦比亚特区境内
普通生物学教科书将要进行小部分的改写,原因是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发现了遗传物质中基本单位的新成员。 根据普生教科书的描述,染色质是DNA存在细胞中的自然状态。核小体(nucleosome)是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元,一连串的核小体构成染色质
李伦,哲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科技伦理与科技哲学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网络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编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科技伦理研究所所长。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thics in Society创始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