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
既然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区别, 是在于对三宝能否怀有虔诚的信仰, 那就应该持守对这些可靠皈依学处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如果你持守八法印, 那么你将成为佛陀的追随者,而不是其他外道的追随者。 持守对佛、法、僧和上师的虔敬
“比丘们!有世界中间空无防护的、暗黑的、黑暗的黑夜的,以日月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而光明不领纳处。” 当这么说时,某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那实在是大黑暗;大德!那实在是极大黑暗。 大德!有其它黑暗比这大黑暗更大、更恐怖吗?” “比丘!有其它黑暗比这大黑暗更大、更恐怖
如果你有行动力,你就会成功; 释义:“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这是著名得《羊皮卷》第九卷得第一句话
">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
法念处,为四念处 ^第四念处。在法念处面向诸精神对象(诸现象;诸法)所针对的核心概念,北传佛教流派分为内六处、五盖 ^和七觉支 ^,而南传上座部佛教 ^则分为五盖、五取蕴 ^、六内外处 ^、七觉支、四圣谛 ^。在南传上座部《长部》的《大念处经》(DN.22)中,关于法念处及修行之道,佛陀有清晰的阐述,说针对五盖(DN.22.13)、五取蕴(DN.22.14)、内外六处(DN.22.15)、七觉支(DN.22.16)和四圣谛(DN.22.17-20)等概念和事物“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
几只小老虎,在高僧指点下,对佛法生信心,最后转世成人修成罗汉。 古代有一尊罗汉叫优波笈多,他住在摩偷罗国大醍醐山那哆婆哆寺。 当时离寺庙不远的地方,有一只老虎产下几只小老虎,由于周围没有食物,又怕小老虎受伤害,不敢外出觅食,结果饥饿而死
本文摘要:昙鸾云:“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均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大经》云:“为众进法藏,广施功德宝”、“以大肃穆,具足众行;令其诸众生,功德成就。” ⒈现益寓: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荐,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