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第十二届通信设备结构工艺学术会议预计于2010年9月17日-1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协办。 1.通信和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包含模块化、标准化、小型化设计,机箱机柜设计,连接设计、天线设计等
2023年2月11日下午,本刊主办单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副书记张维、副院长孙安龙、总会计师张丽、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黄渐青一行莅临杂志社开展工作调研,《中国医院用评价与分析》杂志总编辑张相林、编辑部主任罗瑞、编辑部副主任程迎秋,编辑杨怡、邓楠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孙安龙副院长主持。 首先,由罗瑞主任作工作汇报,向医院领导介绍了《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近年来的期刊学术发展情况、重点亮点工作、期刊经营情况、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票选结果的审批”,此次全省共计票选师德先进个人165人,其中全省高校教师近30人,我校理学院副教授王玉峰入榜。王玉峰是校级教学名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后多次被选为“学生最青睐的十佳教师”,取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在教36年的王玉峰仍然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在各个阶段的憧憬岗位上一贯以师德高尚、敢于奉献给、寓教于乐而颇受学生青睐和领导同行赞誉,几十年如一日“累官并幸福着”教书育人
水力机械学科涉及到水利、能源、动力、农业、机械、船只、化工等众多学科范畴,在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开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促进我国水力机械范畴的学术沟通与协作,会聚同行才智研讨水力机械及其体系范畴的开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培育立异人才,促进学科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开展严重需求,水力机械学科开展战略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体系学术会议于9月22-25日在大连举行。会议由国家自然科 水力机械学科涉及到水利、能源、动力、农业、机械、船只、化工等众多学科范畴,在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开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前中专幼师专业的师资队伍很弱要扭转这个局面必须加大投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目前中专教育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将具有从事幼教专业教学经历的教师组合成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从教学研究角度给予适当科研经费让他们深入基层幼儿园去研究当前幼教领域出现的新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担当起教学改革的任务; 二是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可让在职教师通过进修、访学、短期培训、提高学历、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是根据实际的需要从高校或其他相关单位引进幼教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现有教师队伍; 四是与高校或其他幼教单位或幼教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聘用他们的人才或借助他们的人才2. 优化幼师专业课程设置过去我们对中专幼师专业学生的培养注重艺体技能学习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
报告时间: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下午4:00-5:00 报告摘要:我们将介绍几类算子的紧性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如Poisson积分紧性的Carleson测度特征、David-Journe型仿积为紧算子的条件、一类帐篷空间前对偶的刻画及Calderon交换子为紧算子的条件。 报告人简介:丁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调和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方向。已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上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百余篇、在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
9月11日,“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走进未来科学城报告会暨第23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在未来科学城举办。 据介绍,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自1998年创办以来,以各学会为主体,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涉及范围最广、参与科技工作者人数最多的综合性、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学术月,北京市科协首次推介“广受关注”学术论文、开展“十佳影响力”品牌建设,推出一系列与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相称的学术交流活动
放射医学分会磁共振学组2021年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原定于2021年8月27—29日在重庆召开的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磁共振学组2021年学术会议因故延期至2021年10月15—17日。会议地点改在重庆雾都宾馆。因会议延期给各位专家及参会同仁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本次会议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磁共振学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协办
新加坡管理学院的研究项目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商业、管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工程、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在商业领域,SIM学院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变革、领导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课题。在管理领域,研究团队着重于研究项目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等课题
自学院成立以来,全院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在科研平台建设、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和发明专利申请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国家大力促进健康服务的发展战略,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加强学科专业融合发展,科研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学院拥有的科研创新平台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生物医学信息感知与分析分中心,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智慧健康大数据分析与位置服务”,校企共建“海泰-南邮临床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校级研究所“空间信息与生物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