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 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从文字上说,《金刚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与须菩提的一番精彩对话,主要讨论如何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称“无上菩提”),即如何修证成佛
在娑婆世界很难十全十美,你有这一部分如意安乐的果报,你就有另外一分不如意。你看,福报很大,你身体就不好;你身体很健康,你就是为了衣食而奔忙。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叫业报身,是业力所招感的身心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大家何时有在修行,何时就在闻法, 即使你坐在隆波面前,也没有在闻法, 因此,有觉性时,我们就一直在闻法了。 一会儿生起了善法,一会儿生起了不善法, 中性、“非善非不善”的法也会生起, 我们就是与自己在一起, 不停地去读自己的心,就已经在闻法了。 隆布敦长老曾经对隆波开示: 源自于自己的心,但绝大部分属于佛陀的心, 因为佛陀是纯净无染的
修摩拿沙弥是阿那律陀尊者的弟子。虽然非常年轻,但由于累世以来的善业,他已经是阿罗汉了,并且具有神通力。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生病了,他就运用神通,离地而行,到距离精舍十分遥远,非常难以到达的阿耨达池去取水回来给尊者
佛陀说自己今生什么都没得到,失去的只是自己的无知。没有什么比失去无知更让人安心,欢喜。如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越早失去无知,越来越多的时候失去无知,我们就能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看相算命是《周易》学说中一门很很深奥的学问,可能社会阅历丰富的人也能从一个人的面相中看出对方的心性品格如何,但是如果要深入分析一个人,那则需要对《周易》学说有着很深的研究才可以。而佛教,是不能看相算命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寺庙附近开始出现了这样的人,你从寺庙附近路过,会突然出现一个人和你说,你的面相很好,非常有佛缘,或者说你的面相不太好,最近运势可能有点差,我能帮助你化解之类的话。然后可能是因为受到寺庙的影响,基本上去寺庙的人,都是信佛的人,处于对神佛的尊敬,可能会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从而开始所谓的看相算命
佛门信众问:顶礼师父,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说,凡是四神足圆满的修行者,可以住世一劫,然而佛早已圆满四神足的修持,为什么会出现生病并且圆寂的现象?还有诸多高僧大德都出现了生病的情况,按理说修行圆满的人可以离苦得乐,离开老死之苦,但却生病 ,不知是什么原因,望师父开示。 智渡法师答:1、佛陀圆寂的现象,是因为佛陀面对一切众生已无分别,平等对待、包括魔王;那时魔王趁阿难一时失聪之机,请求佛陀入灭(见《大涅槃经》)。 2、高僧大德分为证得断德者与未证得者
由创办人吴钟城先生(别名成师)于台南市旧海安路112之10号创立。 第二代吴明芳先生调整营业型态并迁移至长乐街2号(现今民权路3段2号) 第三代吴宗宪先生接触佛法之后,体会到佛法之精妙,以及佛教艺术对安定人心的功效,盼与大众结缘,于民族路现址成立“成记佛俱精品”。 成记佛具精品与府城地标古迹赤崁楼遥望相对,与祀典武庙、祀典大天后宫比邻而居, 吸收传统宗教文化的精髓,发扬现代佛教生活化的精神,创造融入现代家居的清净佛堂, 借由现场的摆饰与提案,让您可以掌控、设计与居家风格完美相容的佛堂, 让全家沉浸于现代佛教美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