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新掩体管理权10日从跨国合资公司“诺瓦卡”移交至乌克兰政府,并正式投入使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日出席了新掩体投入使用的专门仪式。新掩体是一个外观呈拱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护罩,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其长度为162米,高度为108米,总重量约3.6万吨
剧情介绍: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随着前苏联乌克兰地区传来的一声爆炸,彩色的火焰冲上千米高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也是人类和平使用核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剧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爆炸后的核能严重泄漏导致上万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 儿出生。当日抢险的消防士兵更是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避免了核电站的二次爆炸。但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政府选择了将事故消息打压保密,而全然不顾此时的辐射尘已经随着大气外泄到了东欧地区甚至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 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档案影片,重映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每个抢救阶段一一再现
目前,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近500座,核电已超过全球发电总量的16%。核能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成功范例,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核能在缓解世界能源不足和保护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是毋庸置疑的
李建军: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经验及其意义(东吴讲堂) 10月3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李建军应邀来校,做客第76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经验及其意义”主题讲演。本期讲堂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庆福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李建军研究员的讲演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行为出发,阐述和分析她的作品内容和精神气质,从而探究她文学精神上的俄罗斯气质和俄罗斯特点
经营经验项目经理Sergey Kezin回顾了1986年4月的事件,以及该事业自事故发生后30年来取得的进展: 1986年4月26日清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永远改变了世界。整个星球迅速认识到切尔诺贝利灾难性事件的悲惨后果。 不久之后,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何重建对核能的信心?前进的唯一途径是减少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在中美贸易冲突爆发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7月4日,在越南河内召开了题为“加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对接共谋利益”的2018年越南企业中期论坛(VBF)。 该论坛由越南计划与投资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VBF联盟理事会配合举办。论坛举行了《走向价值链》、《解决技术挑战》和《发展金融业人力资源服务可持续增长》等多场讨论会
4月26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活动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5周年。新华社发(任科夫摄) 4月26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活动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5周年,人们在纪念活动上献花。新华社发(任科夫摄) 4月26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活动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5周年
这是一部为电视制作的戏剧,主要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那一天,那里发生了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场灾难。两个在逃的女孩躲在大学联谊会里。吉莉安·沙纳汉,一个耳聋的女人,成了一个冷酷和腐败的警察的目标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之一。即使到现在,也没有进入区域。据说,在这样的切尔诺贝利禁区,进行了波士顿动力四足步行机器人SPOT的操作测试
导语: 《祭祷》全书以访谈形式记录了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那些小人物的故事。除了能从书页中感受到的迷茫无措或是彻骨绝望,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人性在面对灾难时闪耀的光芒。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