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祭祷》全书以访谈形式记录了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那些小人物的故事。除了能从书页中感受到的迷茫无措或是彻骨绝望,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人性在面对灾难时闪耀的光芒。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平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每个人的声音都透视着历史的崩塌、国家机器的隐瞒、俄罗斯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
这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为什么我们知道了实情,却还要保持沉默?为什么不去广场,不去呐喊?我们写了报告…我已经说过,我们有工作笔记。但是我们保持沉默,并且绝对服从命令,因为有党的纪律一一我是一名***员。我不记得我们的同事中有谁感到过害怕,有谁拒绝去隔离区工作。我们不是因为害怕交出党证,而是因为信仰。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美满、公平在我们看来,人高于一切,是至高无上的准则。这种信仰崩溃了,接下来就是许多人死于心脏病发作,或者自杀一例如勒加索夫院士,向自己的心脏开枪…因为,当你失去了信仰,没有信仰而活着,你就不再是参与者,也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我是这样理解他的自杀的。
有人说:“你必须明白:他已经不再是你的丈夫,也不再是一个受人关爱的人,他只是一个带有高浓度毒素的放射性物体。你不要自取灭亡,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很喜欢一个已经近乎崩溃的女人说过的话:“可是,我爱他!我爱他!”
哪怕它已经被辐射污染了,这里也是我的家。再也没有其他地方会需要我们,就连小鸟也热爱自己的巢穴.......”
这不仅仅是核反应堆发生的一次爆炸,而是整个价值体系的大爆炸。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再也无法感到高兴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