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条
10月22日,头头app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讲座。邀请上海市汇业(兰州)事务所郭律师作《民法典》解读,头头app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讲座。 整个讲座,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律条内容,从民法典的制定过程、重大意义、组成部分、生效时间、相关法律存废问题以及民法典中的一系列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2018年5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来看,我们现在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是2.4亿,65岁以上老年人是1.6亿,其中还有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果家庭有这样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于家庭来讲,负担是很重的,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负担,其实更大的负担是对于这些老年人的照护。她说,从我们国家的国情来看,机构护理不是我们的主要方向,将来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该是社区和家庭。 《如何让社区养老服务买得到、买得起?民政部印发实施意见》(新京报 记者 马瑾倩 编辑 刘梦婕 2019-09-23 20:53)一文,似乎是支撑了领导的看法
2015年6月9日下午,法律史研究群2015年第3期(总第11期)学术活动在后附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主讲人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副教授,主题是“反思清代细故案件中的法律渊源问题——对祭田案件的审理为例”。 李启成从分析清代有关祭田的50件案例入手,发现官府倾向于适用更具灵活性与概括性的“情理”和“惯例”,国家正式律条没有直接适用,由此提出,传统中国律法的“威慑教化”功能,进而扩展讨论了西方法学概念“法律渊源”、传统儒家对“刑”的观感、“威慑教化”与确定性等问题。李启成认为,大体而言,在命盗重案里,成文规条直接运用频率较高,依法断案的特征较为明显,“法律渊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在“细故”案件中,将“情理”、“惯例”等视为“法律渊源”,难免牵强附会,忽略在判决背后发挥“威慑教化”功能,成文法条成为“具文”
我们深信:人才是企业的主要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们认为:人人是人才,关注每一个员工的现在、发展和未来。公司的成功是员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