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故
民风淳仆的南竿乡,于本月18日晚间发生当地陈姓青年等3位嫌犯因细故持刀械等凶器寻仇案件,致使 洪姓被害人受有头部、双手肌腱断裂等伤,因属罕见,造成地区舆论哗然,乡民不安。 本署新到任检察长黄玉垣获悉上情后,甚表重视,立即请本署王势豪检察官侦办,并指示连江县警察局杨春钧局长、刑警队蔡伯熙队长约谈嫌疑人并搜集相关事证。嗣陈姓等3位嫌疑人于21日经本署王检察官侦讯后,认渠等犯罪嫌疑重大且有逃亡、串证等情,向连江地方法院声请羁押,并莅庭论告近4小时后,法院于本日凌晨3时许裁定羁押禁见
新北市一名林姓女子,因丈夫背叛吵架赌气,今凌晨竟爬到社区大楼14楼顶的女儿墙意欲跳下。林女还自己拨119报警,警消到场后趁她不注意,一把将她拉下,结束一场虚惊,警方则接手安抚她的情绪。 警方初步了解,林女与丈夫感情不睦,双方时常吵架,男子受不了不愿再与林女继续同住后搬出租屋处,两人开始分居,林女开始怀疑丈夫是因在外有小三才因此与她曾吵不休,前几天又因细故争吵后,丈夫再次愤而离家
2015年6月9日下午,法律史研究群2015年第3期(总第11期)学术活动在后附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主讲人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副教授,主题是“反思清代细故案件中的法律渊源问题——对祭田案件的审理为例”。 李启成从分析清代有关祭田的50件案例入手,发现官府倾向于适用更具灵活性与概括性的“情理”和“惯例”,国家正式律条没有直接适用,由此提出,传统中国律法的“威慑教化”功能,进而扩展讨论了西方法学概念“法律渊源”、传统儒家对“刑”的观感、“威慑教化”与确定性等问题。李启成认为,大体而言,在命盗重案里,成文规条直接运用频率较高,依法断案的特征较为明显,“法律渊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在“细故”案件中,将“情理”、“惯例”等视为“法律渊源”,难免牵强附会,忽略在判决背后发挥“威慑教化”功能,成文法条成为“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