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我们唯有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赓续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系统中的涵养功能,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走向世界舞台,才能切实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成立以来,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优秀传统文化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系统地研究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将大量经典作品以现代科技的手段上传到云端等,通过立项实验,深度研究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指导与应用
3月13日,来自光明乳业、天士力、江苏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的15位专家到访营养与健康所。研究所所务委员、中科院营养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李于研究员,条件保障处和营养工程实验室相关人员接待了来宾。 专家们首先参观了营养工程实验室营养功能食品部实验室,李于就营养功能食品部实验室建设历程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各位专家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验室研发研究工作和建设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并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见解与意见,为促进营养功能食品部的发展提升提供了宝贵建议
2018年1月5日12:00-15:00,陈伟强研究组全体成员参加第五期“半月一书”读书交流会,本期阅读的书目是《B模式4.0》。 该书是诠释生态经济新模式的科普读物。本书的作者—布朗对现行的一次性消费的经济模式进行了无情批判,书中几乎每个自然段都是基于不同的案例和权威机构的资料编撰而成,案例生动、数据翔实
简要描述:CW—Z158血气交换器密合性测试仪 为了简化体外膜氧合技术并使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能广泛地应用临床辅助重症呼吸衰竭病人的救治笔者研究组研制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血气交换器。工作原理医用血气交换器是一个适用于低血流率的气-血交换装置。在一个哑铃状的圆柱状血液容器中充填气 CW—Z158血气交换器密合性测试仪为了让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临床辅助重症呼吸衰竭的救治我们研制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血气交换器.该装置的气、血交换模式是交叉流式血液在中空纤维外流动氧气在中空纤维内逆血流方向通过.血液流入、流出接口是内螺旋设计接口口径与血液透析管路口径一致解决了与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中的螺旋接头相互连接配套问题临床使用安全、方便、易于管理简化体外膜氧合技术. 4,采用7寸威纶通单彩液晶触摸显示屏,中文菜单显示
一项代号为CLL14的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的三期研究,共入组432例患者,1:1随机分组。研究组使用维奈托克联合奥比妥珠单抗、固定12周期治疗方案;对照组使用苯丁酸氮芥联合奥比妥珠单抗,使用为12个月,与既往研究相比持续时间更长。 米托坦(lysodren)是一款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生产的抗癌药物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竭与脂质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史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脂代谢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载脂蛋白(Apo 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蛋白(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958年毕业于桐城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1963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95年至1997年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至1999年任所长,1999年11月起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被聘为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曾经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组负责人,组织编制了《1997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和《1999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周斌研究组招聘实验室秘书(Lab Manager)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现公开招聘实验室秘书。研究组主要开发和优化细胞示踪技术,利用新技术研究发育、再生、疾病发生发展中细胞起源和命运,细胞命运可塑性相关研究工作已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Genetics Cell Stem Cell等权威期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 周斌研究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及国际心脏研究会杰出研究员奖
北京时间4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在神经性疾病基础研究上的重大进展。 研究论文名为《通过CRISPR-CasRx介导的胶质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分化治疗神经性疾病》,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完成。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能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的模型小鼠的视力,还能将帕金森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逆转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
基于基因组数据的估计可预测中风风险,其准确性与基于临床风险因素的准确性相近或更高。结果表明,高危人群可能会从更严格的预防措施中受益。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身体残疾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