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
侍郎为中国、越南、朝鲜官制名称,一般来说,创建于汉代,并沿用到20世纪初。相当于今日的副部长。 满文 ᠠᠰᡥᠠᠨ ᡳ ᠠᠮᠪᠠᠨ 穆麟德转写 ashan i amban 汉朝为郎官的一种,本为是宫廷的近侍
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至圣先生曾说过“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我想多方搜集有关中国古代官制的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把他们收集、整理、加工,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我的博客已经有几天没写了,这几天自己的情绪没有很好的控制。过去了,我仍想好好把我的博客搞好,其实我会时常思考这个问题
本书包含四篇中国远古史由炎帝、黄帝至夏朝的研究论文,及一篇讨论殷墟卜辞“皿宫”的论文。 首篇论文〈论中国的古史系统〉,据《左传》、《国语》尝试建立中国的古史系统。次篇指出黄帝与蚩尤之战与作者据《左传》、《国语》所建立的古史系统不合
狄仁杰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宰相。通过电视剧的解读,大家都觉得狄仁杰是破案高手,深得皇帝尊重,所以当上了宰相。但是狄仁杰的宰相之位,其实是三品官
1906年,清廷改革官制,将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原属工部的有关河工水利、江防、船政、矿务等事务,户、工两部度量权衡事务,外务部的商务、机器制造,户部的农桑、屯垦、畜牧等,均并入农工商部;而将原商部的铁路、行轮、设电等事务,改归邮传部。改组以后,农工商部成为掌管全国农工商行政的最高机关,事权更为统一,对于工商之推广颇具成效
书名。相传为周公摄政后所撰,汉武帝时河间献王从山崖、墙壁中搜得,其后刘歆献给王莽,流传至今。《十三经注疏本》为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孙诒让有《周礼正义》
转型这两个字,最近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在最初,改革的第一动力是自上而下的,从90年代中后期以后,改革前进的动力发生了变化:开放带动改革、沿海推动内地、民营推动国营、实践推动政策和理论,改革的第一动力往往来自外部,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改革实际上是一种多元互动的过程,改革的中心从以经济转型为主导,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与社会政治协调发展。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失衡
张晋藩,1930年生,辽宁沈阳人。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所长
来源:考古中国 时间:2020年08月25日 阅读量:486 清代金石学著作。最早编集的封泥资料专书。吴式芬、陈介祺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