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台戏
从背包日志到Blogger,最后在Pixnet落脚的KC 桃园机场二航厦,后来慢慢将各个不同的主题,引进候机区,真的是非常好的事,每次出国在不同的候机区,都有不同的乐趣。 小时候真的很爱看布袋戏,小学放学后,都赶着回家看戏,就连庙前搭的戏台的布袋戏都爱看。只是,现在台北几乎看不到野台戏了
现年四十几岁的堂哥,曾告诉我一个三十几年前他走入池塘去看戏的奇遇。 外婆住乡下地方,有一个大水塘,塘水非常清澈,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妇女在那儿洗衣服。 有一天傍晚已是晚饭时间了,还不见当时十几岁的堂哥回家吃晚饭,外婆便外出寻求,“阿兴!阿兴!”边叫边找,天色已昏暗,她越找越着急,走到水塘边,正看到堂哥在水塘中向着深水处走去
传统戏曲是否可以成为台湾电影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上星期到台北的华纳威秀看了歌剧魅影,在超难坐的椅子上,度过腰酸背痛的两个多小时,结束之后,度过一个非常简陋的楼梯间,离开戏院,在超过时间已经是半夜一点的情形下,到101拜托警卫带路,拿了车到乌来泡野溪温泉,一路上我在想,除了华纳在入口使用丰富美观的景致来吸引观影者,但却提供不舒服的座椅,以及离场通道的简陋,显见对于进场顾客与离场顾客的差别待遇外,在歌剧魅影这样的舞台剧搬上电影萤幕,西方传统的戏曲也可以是票房的一支常胜军,红磨坊与歌剧魅影在奇幻华丽的视听效果下,一样吸引消费者从口袋拿出钱。 台湾曾经有霹雳布袋戏登上电影大萤幕,而以歌仔戏或是京戏的部分角色的刻划,以人文观点切入的戏曲也是有。传统的野台戏因应环境的需要,在舞台上产生变化很多布景的方式,以及演员夸张的表情肢体与特殊的表演声调,还有鲜艳华丽的表演服饰,不过要将这些东西呈现在电影上,始终没有很出色的表现
现年四十几岁的堂哥,曾告诉我一个三十几年前他走入池塘去看戏的奇遇。 外婆住乡下地方,有一个大水塘,塘水非常清澈,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妇女在那儿洗衣服。 有一天傍晚已是晚饭时间了,还不见当时十几岁的堂哥回家吃晚饭,外婆便外出寻求,“阿兴!阿兴!”边叫边找,天色已昏暗,她越找越着急,走到水塘边,正看到堂哥在水塘中向着深水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