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客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合作,规划课程“台湾客家社会与文化概论”,由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带领7位该院中文系学生,于7日至11日在交大客院进行为期5天的短期移地教学,7日举行开幕式,黄文斌表示,这次的移地教学是新的里程碑,盼透过此行让该校学生能更了解台湾客家文化。 课程主持人、交大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罗烈师说明,很多专业学科对“移地教学”这个概念非常重视,对人类学而言,透过对异文化真实的理解,在理论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在2014年及2015年,已有客院学生至拉曼大学进行短期访问研究及移地课程合作,也使得拉曼大学能规划类似的方式,让学生到台湾进行移地教学。 课程主持人、交大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罗烈师表示,移地教学能够对异文化有真实的理解
在经济挂帅的社会里,一切向“钱”看,学诗词有什么用?《南宋名家词选》的作者叶嘉莹说:最大的好处是 — 让你心不死。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学古典诗歌就是要让你对宇宙万物、花开花落、草长莺飞都有所关心
本报讯(记者丁晓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影片《掬水月在手》26日举行发布会,出品人廖美立、制片人沈祎分享了这部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叶嘉莹传记纪录片的创作心得。 据廖美立介绍,《掬水月在手》是导演陈传兴“诗词三部曲”的最终章,前两部分别为诗人郑愁予的纪录电影《如雾起时》和诗人周梦蝶的纪录电影《化城再来人》。影片记录了现年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生平,展现她坎坷坚韧仍不渝追寻初心的一生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 1954起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1966年起,先后被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各大学邀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1979年起,每年回大陆讲学,应邀在数十所国内大专院校讲学,并受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
9月6日,从首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市实验小学王丽老师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8月21日至25日,首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在笔试、语音诵读测评环节,市实验小学老师王丽沉着冷静,发挥出了应有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