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cai
博士,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问答系统、对话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在ACL、AAAI、EMNLP、IJCAI、CIKM等顶级国际会议和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迎来首位华人主席,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座教授杨强当选。此消息来自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 1月17日,周志华在个人微博表示,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教授担任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 2021大会主席
报告人简介:罗冰,博士,昆山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耶鲁大学担任联合博士后研究员。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及北京邮电大学(BUPT)的学士和硕士学位。此外,还在北京中国移动公司网络部担任项目经理
数据科学高级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 本研究所定位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科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面向国家对大数据技术的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前沿研究。近年来,研究所在图数据查询与挖掘、时空数据查询、流数据查询等大数据管理的基础研究领域及大数据的行业应用领域如经融、医疗、互联网等领域做出了诸多先进的研究工作。紧跟相关领域顶级会议的研究进展,多次在SIGMOD、VLDB 、SIGIR、AAAI、IJCAI、ICDE等顶级会议发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属实验室,有教授2人(博士导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博士生5人,硕士生20余人。实验室主要从事认知科学与情感计算、知识库、神经网络、半监督学习、聚类集成等算法和模型构造,在此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较好研究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0多篇,发表的会议和刊物包括了ICML、IJCAI、KDD、ICDM和Pattern Recogn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Bioinformatics 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国内一级学报等
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时空数据挖掘、图表示学习等技术,研究城市复杂开放环境下的时空态势感知、挖掘与预测等AI算法,并应用于综合交通优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场景。团队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在AAAI、IJCAI、UbiComp等CCF A类会议和IEEE TMC/TITS/TS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CCF A类论文6篇、JCR一区/二区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专利权转让1项)
报告时间:2020年6月4号星期四晚上8:00-8:45(北京时间) 视觉-语言(Vision-and-Language)问题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 ,而其中很多问题都与生成问题息息相关,比如image captioning是基于图像生成语言,text-image synthesis是基于语言生成图像,目前主流的算法倾向于使用end-to-end的方式,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去解决语言和图像的生成问题,这就导致生成的大量样本是不可控的。我们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交互工具,理应是可控的,即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的生成,都应该是一个可交互,可控制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我们近期提出了几个工作,一个是controllable image caption generation,另外一个是 house design from a linguistic description 这两个工作都是利用了graph天然的结构化表征能力以及推理逻辑能力,而达到一个可控的,可交互的文字与图像生成效果
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时空数据挖掘、图表示学习等技术,研究城市复杂开放环境下的时空态势感知、挖掘与预测等AI算法,并应用于综合交通优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场景。团队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在AAAI、IJCAI、UbiComp等CCF A类会议和IEEE TMC/TITS/TS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CCF A类论文6篇、JCR一区/二区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专利权转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