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重症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 当前,广东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疫情防控压力大,形势严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民动员起来,配合全省(市)行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整治环境,采取防蚊灭蚊措施,清除积水及卫生死角,齐动手铲除蚊虫孳生和栖息的环境
登革热属于一种传染病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登革热是被携带有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引发的。临床特征为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其实是属于一种传染病,其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登革病毒所致,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不过这种疾病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只是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比较流行,因此不必对此过于担心
卫生署疾病管制局于8月25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登革出血热病例,该病例为75岁女性,居住于高雄市鼓山区,8月20日检验结果证实感染登革热,住院后因出现出血倾向,8月24日由医院通报登革出血热,并经疾管局确诊,目前于加护病房治疗中。 疾管局表示,这名病例于8月17日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8月18日至医院就医,次日由医院通报登革热,并经检验证实。8月20日病例住院治疗,情况稳定,惟8月23日出现鼠蹊部瘀青、血小板偏低及肋膜积水等登革出血热症状,治疗后症状缓解
有鉴于近期南部五县市均发生登革热病例,本土病例快速增加,行政院卫生署与环保署特邀集中央相关部会及南部五县市政府,于今(9/27)日上午假高雄市召开“99年第三次登革热流行疫情处理协调会报”,会中通过决议,由环保署及卫生署共同派员,进行登革热流行地区户内外联合稽查,以协助地方政府及中央部会落实孳生源清除工作。 今年登革热疫情累计至9月27日为止,登革热本土病例已达316例,且南南高高屏等县市均出现本土病例,因此本次会议邀集南部五县市提出登革热防治工作报告。另请国防部、教育部、经济部、财政部及交通部等部会就其权管机关,办理登革热病媒蚊孳生源清除等巡查及管理情形提出专案报告
自登革热疫情曝发以来,各地的防蚊灭蚊控登革热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然而登革热疫情仍在不断的蔓延。目前,我国登革热主要原因仍然是输入性病例,截至10月8日,我国登革热病例已达27219例死亡6人。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这种疾病主要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输入性病例仍然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原因
经过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家对病毒、传染病、疫情这些词都更加敏感了,而最近安徽登革热疫情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在安徽确诊一例登革热病例之后,大家就非常关注安徽登革热的最新疫情消息。 2020年7月5日,安徽省广德市桃州镇万桂山社区一居民在安医附二院被确诊为登革热患者
国内正值登革热流行期,如有至东南亚、高雄市等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依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简称疾管署)资料显示,本(103)年截至10月13日,累计共4929例登革热病例,以高雄市4614例、屏东县67例、台南市26例为多。如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登革病毒时,较可能导致症状较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甚至死亡
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20例本土登革出血热病例,为高雄市凤山区79岁男性,有高血压及膀胱癌病史。疾管局提醒,虽近日气温下降,但南台湾登革热病媒蚊(埃及斑蚊)主要栖息于户内,户外温度降低对该病媒蚊活动力影响有限,且南部地区每周仍持续有本土病例发生,该局提醒医师,仍应对登革热疑似病例保持警觉,给予民众适切诊治,并请民众持续落实清除积水容器等相关防治工作。 新增之第20例本土登革出血热病例,为79岁男性,有高血压及7年膀胱癌病史,自述过去未曾感染过登革热
美国科学家16日宣布,他们研制的登革热疫苗在一项小型人体感染试验中对被感染者提供了100%的保护效果,这把登革热疫苗研制工作朝前推动了一大步。研究人员乐观地预计这一疫苗最早可能在2018年上市。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每年有约4亿人被感染,其中多数人不表现症状或仅出现低烧,但也有一些人会出现威胁生命的登革热休克综合征
在现代战场中,生物武器的威胁仍然存在。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是相当惊人的,而且恶性影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十年之久。生物战剂主要包括立克次体、病毒、毒素、衣原体、真菌等,大部分都涵盖于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灭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