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疾病管制局于8月25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登革出血热病例,该病例为75岁女性,居住于高雄市鼓山区,8月20日检验结果证实感染登革热,住院后因出现出血倾向,8月24日由医院通报登革出血热,并经疾管局确诊,目前于加护病房治疗中。

疾管局表示,这名病例于8月17日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8月18日至医院就医,次日由医院通报登革热,并经检验证实。8月20日病例住院治疗,情况稳定,惟8月23日出现鼠蹊部瘀青、血小板偏低及肋膜积水等登革出血热症状,治疗后症状缓解。8月24日病例出现休克症状,并转加护病房治疗。其同住家人亦有一人同遭登革热病毒感染。

本周高雄市鼓山区再新增确认7例登革热本土病例,亦均居住于该区宝树里及绿川里,本波疫情累计已达18例。疾管局表示,由于本土登革热已同时出现第一及第三型病毒之群聚,且历年曾发生第一至第四型登革病毒之流行,当登革热患者如以前曾被不同型别之登革热病毒感染时,就很可能会出现登革出血热的症状。因此如登革热疫情持续扩大,后续极可能再发生登革出血热疫情。依我国前16年统计,登革出血热之死亡率高达9.5%,该局呼吁,民众如有发烧、头痛、全身倦怠、后眼窝痛、肌肉酸痛或关节酸痛等症状,或出现出血倾向,应尽速就医,并告知医师旅游史,以利诊断。

由于目前已进入登革热快速传播期,疾管局再次呼吁,民众应积极配合自行检视住家内外及周围环境,主动清除积水容器等孳生源,并加强个人保护措施以避免蚊虫叮咬,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并避免因为先后感染不同类型登革热而发生死亡率较高的出血性登革热,维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