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20例本土登革出血热病例,为高雄市凤山区79岁男性,有高血压及膀胱癌病史。疾管局提醒,虽近日气温下降,但南台湾登革热病媒蚊(埃及斑蚊)主要栖息于户内,户外温度降低对该病媒蚊活动力影响有限,且南部地区每周仍持续有本土病例发生,该局提醒医师,仍应对登革热疑似病例保持警觉,给予民众适切诊治,并请民众持续落实清除积水容器等相关防治工作。

新增之第20例本土登革出血热病例,为79岁男性,有高血压及7年膀胱癌病史,自述过去未曾感染过登革热。12月15日开始陆续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红疹及血尿等症状,12月20日及22日曾至当地诊所就诊,均诊断为泌尿道感染,因症状持续且未改善,于12月22日再前往当地医学中心急诊室就诊,并观察至12月24日安排住院治疗。个案于住院当日被通报为登革热,12月25日确诊。因住院期间仍持续发烧,且出现血小板下降及肋膜积水等症状,于12月26日被通报为登革出血热病例。这名民众恢复情形良好,已于12月27日出院。

该局表示,由于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于台湾流行,且今年本土病例亦同时出现第一至第三型流行,当登革热患者以前曾被不同型别之登革病毒感染时,就很可能会出现登革出血热的症状。该局呼吁民众应积极配合检视住家内外及周围环境,主动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并加强个人保护措施以避免蚊虫叮咬,才能避免因先后感染不同类型登革热而发生死亡率较高的出血性登革热,以维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