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工程
本次研讨会旨在让大家了解在细胞中设计扩展各种功能,Alper教授介绍了他的实验室中生产各种重要的产品如有机酸和油类化学品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工具,特别是启动子的构建和定向进化获得新的启动子等新技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CSSB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作为主持人,在会上致辞时表示:分析转录在多个层面上发生的综合控制的研究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在这次研讨会中有所收获。 研讨内容从Alper教授实验室在代谢工程方面的贡献出发,结合合成生物学、定向进化和路径工程理论,对转录在多个层面上发生的综合控制进行了详解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相信MIT是每个工科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 本期在线讲座请到了MIT的李晶博博士带领大家沿着查尔斯河岸近距离感受这所世界理工大学之最,工程学世界第一的名校风采
2月1日,健康元研究院与腾讯量子实验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研究及相关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推动医药研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量子化学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药技术的结合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基础科研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覆盖了从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临床试验等几乎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
2017年8月18日,Ting Lu教授的报告在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404会议室举行。该会议由研究所陈新教授主持,报告中Ting Lu教授阐述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环境和农业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为了利用微生物的潜力进行各种开发,一个根本的挑战是破译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均匀的微生物生态的基本规则。 为秉承“明德弘药”院训,进一步活跃学院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创新学术思想,助力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发展,浙江大学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以“明德弘药论坛”作为活动平台,邀请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工程系Ting Lu教授来浙江大学作学术报告:Bottom-up Assembl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Modeling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URL])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已成为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于波研究组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利用合成生物学、系统代谢工程技术改造和优化重要工业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功能,大幅提升重要工业应用化学品与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合成范围与效率,并进行产业化开发
本报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杜冰、叶乐峰)30日,国际代谢工程大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合成生物学时代下的生物制造”。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研究(由代谢工程发展而来)在国内外发展迅猛,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
mLife创刊会暨微生物学前沿论坛: 院士领衔报告[2022.02.20] 会议预告|后疫情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2020年中国科学院京区生命科学焦点创新研究生论坛[2020.12.03] 微生物遗传前沿交叉云端论坛通知[2020.09.18] 2020种群遗传学与基因组学高级培训班(第二期)[2020.08.21] 微生物前沿科学报告 :从天然产物化学到肠道微生物组[2020.06.04] 关于举办“2020年第二次年度生物安全培训班”的通知[2020.06.02] 关于举办“2019年11月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的通知[2019.11.12] 2019种群遗传学与基因组学高级培训班 -第一轮会议通知[2019.08.28] 全球生物经济峰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在188宝金博8766召开[2019.03.18]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8年度学术年会[2019.01.28]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成立10周年战略研讨会成功举行[2019.01.07]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冬季青年学术论坛[2019.01.0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2018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2018.12.21]
9月3日下午,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CGE)执行理事长李柏青拜访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邓子新院士。执行理事长李柏青表示CGE作为民间的公益慈善组织,坚持社会智库的定位,着眼于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创新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并针对海南自贸港发展建设,崖州湾科技城,海南大健康医养体系等众多事项与邓子新院士展开了深入交流。 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邓子新院士对CGE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对CGE自成立以来的格局高、视野宽、定位准,在社会创新、生物科技、高新技术等课题方向上凝聚一批有共同理想和愿景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与认可
1978年10月生,博士,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性方面的研究;2007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奎尼酸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研究。2007年4月-2009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有机导电高分子与微生物及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