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
明代研究“明代科举与士习”学术座谈会,此次邀请张艺曦博士(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演讲,讲题:“思想史外的思想:明中晚期江西社集与思潮”;以及徐兆安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演讲,讲题:“名气家的风度:晚明时文刊刻的习惯与仪节”,并请王鸿泰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肇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与杨正显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学者)担任与谈人。 时间:111年5月7日(星期六)14:30~17:00 **敬请于敬请于14:10-14:30之间,点选视讯会议连结加入会议,以“访客身份”加入即可。亦可输入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加入
无论是普通的电子白板,还是大型触屏一体机相,即使是是当下主流的教育多媒体设备,仍然避免不了设备体积大不方便使用,互动性能和体验性较差等问题。因此,我院项目团队成员赵东阳及其团队设计出一款新的教学设备,该设备具备授课必备功能,还具有多种教辅功能的数位讲台黑板等优势。由此我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位讲台黑板—教育信息化2.0引领者”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荣获铜奖
我是来自高1703班的杨博钦,站在八十天的节点,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岁月荏苒,从高一军训、高二分班,到高三的最漫长寒假,再到今天,仿佛都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尽管推迟了一个月,但高考还是没有防备地一天天走近,今天已是2020年4月18日。也许又是一眨眼的时间,高考就会走到我们面前,与我们握手相拥
讲题:从圣诞老人谈谈性别意识/Happy Christmas with Zentangle(缠绕画课程) 对台湾来说蒋夫人的贡献却是超过"第一夫人"所能扮演的角色。历史环境造就了宋美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而宋美龄本身的一些特质又突显了她的特殊身份。10岁至20岁这段人生观形成时期在美国接受了基础和大学教育她出身名门又嫁给了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人她的才华以及对美国的了解包括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争取美国的援助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记者吴素贞/澎湖报导〉澎湖县长赖峰伟30日表扬“109年度能源教育议题主题-学生创意绘画比赛”得奖优秀学生,肯定运用丰富想像力,展现澎湖“能源永续”的特质,勉励从小培养节约能源好习惯,以实际行动落实节能减碳,共同爱护地球环境。 赖峰伟表示,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气体效应,全球暖化产生的气候变迁,南北极冰山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居住在地球的人类生活受到冲击。 赖峰伟说,本次的能源教育绘画比赛,以“有爱澎湖-能源教育”为主题,作品中融入澎湖地景、风俗、文化,以太阳能、风力、节约能源等主题,激起人们对节能减碳的重视,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心力
祈祷会:本月敬拜赞美祈祷会,15/10(六)下午五时,于教会实体举行,请踊跃参加。 家会:2022年度家会将于16/10主日崇拜后即时召开,请留意家会当天早午堂崇拜将合并于9:30am 举行。 圣诞崇拜:教会25/12于薄扶林伤健营举行圣诞崇拜,当天除上午举行早午堂合堂崇拜外,下午会举办球类比赛,同时团友可使用营地各类康乐设施享受弟兄姊妹相交生活及天伦之乐
107.11.23 国立中兴大学举办“107学年度校务研究系列专题讲座(二)” 主 旨:本校谨订于107年11月23日举办“107学年度校务研究系列专题讲座(二)”,敬邀贵校相关单位师长同仁踊跃报名参加,并请惠予公(差)假出席,请查照。 一、本校为促进校务研究校际经验交流并激发校务治理前瞻思维特举办本讲座,欢迎贵校承办校务研究业务或有兴趣之师长同仁报名参加。 二、本次讲座活动讯息如下: (一)主讲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张佳荣教授,讲题“行销观点之校务研究与发展”
【专题演讲】从技术面向看一个演出制作的诞生 讲者:林维辰 Mark老师 时间:2021年2月26日(五)13:00-15:00 地点:文二馆C2-201 专业国中小法语教学者经验分享讲座 时间:2021年1月5日(二)09:30-13:00 地点:国立中央大学文二馆C2-224 讲者介绍: 讲题一 (09:30-10:10):儿童法语教学经验谈 讲者: 【专题演讲】 翻译,编辑,与出版 讲者:廖志峰 允晨出版社发行人、作家 时间:2020年12月2日 周三 15:00-17:00 地点:文二馆C2-201 “法译中(二)”课程邀请允晨出版社发行人廖志峰先生至本系演讲,分享他多年来编辑与出版的经验,欢迎同学前往聆听。
公开研讨会由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司徒薇助理教授主持,讨论“艺文空间与文化聚落 : 以港澳为例”,先由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郑威鹏及澳门文化工作者朱焯信就讲题发言,然后与嘉宾莫兆忠及冯美华回应及讨论,及后并由听众提问或发表意见,与会者讲述了澳门七个民办艺文空间的现况、不满和愿景。 “我们的未来”系列 : 文化.本土公开研讨会 2008 (由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硕士课程、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比较研究系合办) “我们的未来”系列之“文化.本土”,尝试以四个不同的研究,带出香港文化制度与生活的几个面向,让我们一起审视及反省我们的本土文经验。透过学院中人、专业者及公众的对话,把学术研究注入文化实践及公众讨论之中
转眼间,我来到大学已经有半年了,回想一下,仿佛高考就在昨天。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们,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