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3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三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4个航天员乘组累计开展10次出舱活动,突破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目前出舱活动已成为在轨航天员的例行性工作,后续将根据任务需要继续常态化开展
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顺利升空。(中新社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中国上周一透过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梦天实验舱升空。由于火箭残骸通过巴塞罗那等地领空,西班牙政府前天一度关闭加泰罗尼亚东北部等地区空域,导致逾300班航班延误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首先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起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此外,还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A抬升和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
科技日报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付毅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3日在京透露,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的首次飞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 周建平在当日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庆祝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中介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目前稳步推进,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经完成,各系统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正(试)样研制及试验。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
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图为: 2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右)、张陆(左)密切协同做出舱前准备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刘芳 摄) 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16年底完成总装,目前进入整舱测试阶段,预计2018年发射升空。 包为民介绍,空间站在轨运行数十年,会遇到许多空间碎片,因此在设计时重点考虑了空间站的可维修性。 按照目前的规划,空间站对较大的碎片将进行机动规避,对大部分10厘米以下的较小碎片,则选择“硬扛”
在这次飞行中,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 NS-23 火箭在升空一分钟后,其 BE-3 发动机发生严重故障,导致助推器损坏,发射中止系统自动启动,同时其紧急逃生系统加速无人太空舱向上飞行并远离助推器。最后太空舱的降落伞展开,安全降落在地面。 NS-23 任务并没有搭载任何太空游客
记者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包括此次任务在内,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迎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任务实施的“开门红”,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计划,此次任务后,我国空间站建设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