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
试论数字电影技术对导演创作的影响 [作者:胡**]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和四川扬琴流派的 [作者:徐**] 小议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美学 [作者:王**] 《锋绘》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武汉新闻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文化艺术设计类综合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820/J,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511。是中国文化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悦读网,博看网,读览天下网全文收录期刊。 《锋绘》杂志刊名取自“笔锋上的艺术”、又是“峰会”的谐音
江苏十地中选2018-2020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江苏十地中选2018-2020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网1月23日讯,构成了此次中选名单,构成了此次中选名单,命名周期为3年,该项评选运动是文化跟 旅游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兴盛开展、丰硕生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 全国有175个乡镇中选,记者从江苏省文化跟 旅游厅得知。 据悉,其中,文化跟 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在各地推荐申报根底上,其中江苏占到10个, 据了解,该省十地中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项评选运动是文化跟 旅游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兴盛开展、丰硕生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经评审专家组评审、评审命名领导小组审议, 据悉, 2019-01-24 09:19 根源:中国网 伍策 林溪 近日,在各地推荐申报根底上,中选的乡镇分辨为南京冶山街道(农民画)、无锡丁蜀镇(陶瓷)、无锡月城镇(锡剧)、姑苏太仓市(江南丝竹)、姑苏巴城镇(昆曲)、南通如东县(农民画)、盐城大纵湖镇(龙舞)、盐城建湖县(建湖杂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会船)、宿迁临河镇(云渡桃雕),经评审专家组评审、评审命名领导小组审议, ,命名周期为3年,
1998年出生于宜兰县。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现就读同系之硕士班,国小开始学习唢呐,师承李经元、郑咏丞老师,现师事林恩绪老师。善于演奏不同的音乐风格,曾在宜兰总兰社学习北管、也和流行歌手跨界合作,接触Blues、Funk及Rock多种曲风,在传统乐曲有着细腻的诠释,对于新颖的协奏曲也能将其所学融会贯通
为丰富学生网络学习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网络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同学了解、传播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热情与动力。4月3日至诚书院特邀公共艺术中心艾时华老师做客直播间,开展“民族管弦乐训练与表演”直播课程。 艾老师讲到: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票价:300、400、500(两场合购享75折、团体票20张以上九折) 演出/小巨人丝竹乐团、加拿大转捩点乐团 Turning Point Ensemble 2018年4月,在加拿大温哥华“龙吟沧海音乐节 Sound of Dragon Music Festival”,小巨人丝竹乐团与加拿大转捩点乐团 Turning Point Ensemble 共同演出两场中西混合编制音乐会,其中包含国内优秀作曲家李志纯、潘家琳、赵菁文、魏志真的作品,演出获得极大的回响及好评。原班人马再次同台,由小巨人丝竹乐团音乐总监陈志升与 Turning Point Ensemble 音乐总监 Owen Underhill 担任指挥,小巨人丝竹乐团与 Turning Point Ensemble 共同演出。诚挚的邀请您在繁花似锦的仲夏,欣赏这两场中西交融的音乐飨宴!
嵊州曾经有多少古戏台,谁也说不出准确数据。但据该市文物管理部门的统计,目前尚存的古戏台约有200个。其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建筑之精,在全国也不多见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在演奏某些地方色彩的乐曲或戏曲时,除了五度关系定弦外,也有定为纯四度关系的。在个别场会甚至有八度定弦的。二胡的音域达三个八度,在一般的乐曲中,则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鹅笼书生》2019年度首演即将在鼓楼西剧场和大家见面。 舞台剧《鹅笼书生》的灵感源自南朝·梁吴钧《续齐谐记》中的一篇同名志怪小说。 一位书生游走于历史长河之中,把他几千年经历和见闻都统统装进了肚子里
传统器乐的当代探索:采风乐坊1991-2006 本文以采风乐坊为研究对象,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图,就是对于国乐概念的思索与整理。这里将现代国乐诠释为“传统器乐的当代探索”,在此诠释下采风乐坊则因其理念与展演突破而具有代表性;于是借由这样的研究,能更了解国乐以传统器乐来探索当代的概念与本质。 第一章架构出采风乐坊的理念脉络与时空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则从两个不同的面向切入采风乐坊这十五年的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