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
《选择性合作、社会资本与公共服务绩效——以长三角、京津冀为例》 地方政府的选择性合作行为主要通过声望机制产生扩散效应。本研究将这种声望机制、社会资本与公共服务绩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行为选择对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与公共服务供给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区域,以合作项目执行率表征的地方政府声望主要通过调节桥接型社会资本路径(强化信息共享与协调能力)作用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均等化水平,其对粘结型社会资本(强化小团体的信任与凝聚能力)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在京津冀区域,地方政府的声望通过调节桥接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与长三角区域相类似,但其通过调节粘结型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均等化水平的影响作用刚好相反:一方面促进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却抑制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
近日,由公司监理的津潍高铁控制性工程——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实现试桩首钻,标志着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主体结构施工拉开序幕。 津潍高铁起自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滨海站,终至济青高铁潍坊北站,全长约348.9公里,设10座车站,其中桥梁长度322公里,隧道6.7公里,桥隧比高达94%。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全长2230.4m,梁型新颖,结构复杂,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也是控制工期工程
山东康美健身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德州市,地处山东省的北大门,处于京津冀、济南、石家庄等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之中心,位置优越、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公司成立于2015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健身器材企业。公司在产品的设计与工艺制造方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专业自动化设备,公司中现拥有员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10人,技术工人20人,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快速灵活高效的运作能力
7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长三角、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7月下半月(7月16日~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7月下半月,全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优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南部、长三角中北部、苏皖鲁豫区域、汾渭平原、东北、华南、西北区域局地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过程
2019年4月1日,在春意盎然、风光旖旎的杭州西子湖畔,河北泰城科技董事长左秀芹女士亲切会见土耳其甜点非遗传承人FATIH ÇETIN (DELLA SERA )麦蒂先生。麦蒂先生是家族中第十代传承人,左总向FATIH ÇETIN (DELLA SERA )麦蒂先生介绍了河北泰城科技在中国最具活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和中国最美湿地衡水湖畔,倾力打造华北明珠“芳香之城”——衡水湖国际香料小镇的发展情况,以及“芳香之城”开放包容、前景广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麦蒂先生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甜品市场、非常感谢左总对土耳其甜点的赏识,双方合作将开启河北、衡水甜品新时尚、提升当地消费新观念;FATIH ÇETIN (DELLA SERA )麦蒂先生对到河北衡水开店、投资等充满信心,接下来还将把土耳其冰激凌、土耳其美食餐厅等安家落户到衡水湖国际香料小镇,让游客仿佛身临蓝色土耳其、能够在“芳香之城”——衡水湖国际香料小镇享受土耳其的浪漫异国情调
身为一名民航人,一名安检员,保障旅客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同样,我也是一名中国的青年人,心中也有对祖国的一腔热血。 近期,香港发生的扰乱机场行为,各界人士都发出声援,开展为祖国护旗的行动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南院)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同行业中成立时间最早、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国有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隶属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建院60多年来,我院设计完成了近万项工程设计任务,项目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拥有独立涉外经营权并参与众多国外设计任务经营的大型建筑设计院之一。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建筑设计企业,我院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工程质量管理优秀企业”、“中国十大建筑设计公司”、“中国最具品牌价值设计机构”等荣誉称号
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获悉,8月5日上午8时58分,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全线首桩在中铁三局承建的南排河特大桥正式开钻。这标志着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衡黄段工程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中铁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体员工主动出击,于6月24日在黄骅市滕庄子镇先行用地进地清表两公里,并完成便道铺筑;7月28日完成中心试验室、钢筋厂等的验收;8月3日,开工报告批复完成,首座拌合站、首座钢筋加工场等验收通过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一季度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两成,是各项指标中下降最大的。消费绝对下降,导致企业订单下降,进而影响复工复产进程,成为经济复苏的挑战。 提振消费首先应把消费拉回以往水平
据从“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获悉:近十年来,我国循环经济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2015年末产值达2万亿元,解决就业近3000万人。 循环经济指的是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在论坛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