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
曾用名任又之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193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3年后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此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年被委任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后任该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哲学学科学位评议委员会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会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构建全新的西学思想平台,我们出版了这套《西方学术经典译丛》(英汉对照译本)。本译丛精选西方学术思想流变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传世名作,由多位专家学者选目,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领域,收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诸多名著。本译丛系根据英文原著或其他文种的较佳英文译本译出,在国内第一次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
在这篇1983年的著作中,达里奥.撒巴图曲博士把山达基的历史与神学放在关于佛教、基督教、基督教科学派、巴哈伊教与印度教的形态学的上下文中。在这方面,撒巴图曲博士把他的焦点放在山达基的教义与仪式的修行活动。他说:“当前报告的目的是在于回答,以历史-宗教学而言,是否应该将山达基视为一个宗教…… 结论是,是什么让山达基可以被认为是宗教,首先,是它与其他宗教的相似之处(这篇报告已经提及)
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是培养掌握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优良人文素质的专门人才。 目前,在招人类学在职研究生的院校并不很多,主要有: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主要课程有: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考古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中国民族学、中国民族志、宗教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等
普鸣教授( Professor Michael J.Puett)是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亚洲中心代理主任。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与哲学等领域。普鸣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并非是一个刚加入全球贸易网络的封闭社会,事实上,由于历史上源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在过去数个世纪中,中国曾经在远程贸易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成为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历学位】1995年—1999年,山西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学位;1999年—2002年,山西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情况】2005年至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工作。 【访学进修】2003年8月到2004年1月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半年;2008年7月赴香港中文大学访学1个月;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分别赴香港浸会大学访学1个月
此次讲座主讲人为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张亚辉教授,题目是“馈赠与联盟:莫斯的政治发生学研究”。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陈进国研究员评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学者专家参加讲座
最近,有不法分子盗用本刊名义,向有关投稿者索要所谓审稿费、版面费,影响十分恶劣。为避免更多作者上当受骗,本刊特此声明: 本刊一律不收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组稿事宜。作者请一律通过本刊公布的投稿邮箱和在线采编系统投稿
本书由当代著名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家凌纯生先生所著,系作者于1930年春夏与商章孙先生于依兰抚远一带,实地考察赫哲族生活状况与社会情形。于1934年写成并出版发行。 全书共分四章,首先探查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与赫哲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赫哲族的地理分布
《世界宗教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国内首创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迄今已有30余年历史,许多国内外有成就的学者都在此发表过质量精到的文章,影响了一代代学人。被全国各大学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国外学术界将其推选为中国社会科学界“十大刊物”之一。 《世界宗教研究》从2010年起正式改为每年6期(双月刊、大16开本),每逢双月15日出刊,版面总页码160页增加到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