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
国际教育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于2012年建立的兼具行政和教学双重职能的新型学院。 学院主要承担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孔子学院奖学金生的教学管理,外国留学生的学历深造及语言培训,国际合作办学的沟通协调,与韩国延世大学和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共建两所孔子学院的经营管理,与泰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共建的“泰语文化中心”的建设管理,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的建设管理,以及包括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商务汉语考试(BCT)、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考点的运营管理。 国际教育学院2016年的招生专业有汉语国际教育1个本科专业
俞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学研委会理事。 1996年出版专著《节目主持人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04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1998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三届优秀专著奖二等奖,2000年获中广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首届专著奖一等奖;修订版2004年获中国高教影视学会教材一等奖
主要代表作品:出版著作(主编)三部,参撰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2.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该书2003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华东区高校出版社优秀著作二等奖
《钟情嵩山》的常松木,凡熟悉者均称其为“登封地仙”。 他在《登封与大禹故里》,整理出了《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编辑出版了《禹里禹都研究文集》。 他把《少林读瀑》、《冬游九龙潭》分别写成散文、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二、三等奖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惟一的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 文物保护导论、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概论、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材质分析、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古建筑保护、壁画保护、馆藏文物与环境、田野考古技术、低温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应用基础、普通物理学、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等
重庆自考电大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一个招生窗口,旨在帮助想要报考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人士尽快报名,重庆自考电大开设的专业有很多,它是基于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而开设的,也就是说其他学校有的专业在重庆自考电大基本上都能找到,下面就介绍一部分重庆大学的专业及招生信息。 教重庆自考电大部分专业介绍: 金融学:公司财务、金融统计分析、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法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国际结算、项目评估、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金融工程学、信托与租赁、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英语Ⅱ(1)(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汉语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论、艺术欣赏、现代教育理论、专题写作、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本文摘要:学制:2.5年学习形式:函授、业余科类:文史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专升本)、大学语文(三科满分是450分)汉语言文学造就目的:本专业造就为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生长,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写作与文秘、治理与公共以及汉语与中国文学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制:2.5年学习形式:函授、业余科类:文史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专升本)、大学语文(三科满分是450分)汉语言文学造就目的:本专业造就为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生长,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写作与文秘、治理与公共以及汉语与中国文学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理论、英语、盘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学、心理学、中国现今世文学专题(今世散文艺术)、比力文学、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文化通论、美学专题研究(生态审美学)、马列文论、台湾文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术论文写作、文艺心理学、现代品评方法、民族民间文学、逻辑学、释教与中国文学、影视艺术、诗词格律、鲁迅研究、应用写作、汉语语法学等
摘要: 作为脱胎于中国沿革地理学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研究范围有很大拓展学科体系渐趋完备学科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目前相当一部分具有历史学专业或者地理学专业的高校开设有中国历史地理课程
培养目标:该方向是在传统中文专业基础上,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而设立的新型应用文科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构建了有特色的“文创结合,突出实践”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一是“文创结合,凸显应用”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一体两翼”的专业课程体系(一体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两翼是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通过专业特色定位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最终实现“一文双能”(一文是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修养,“双能”是优秀的创意写作能力和文化产业管理能力)人才培养目标
李致忠,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同年,供职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国古代书籍史》 《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古书版本鉴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论》《肩朴集》等专著,在海内外本领域有较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