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深圳市欧盛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自动化非标设备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 公司拥有华南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华东、华中、华北办事处等可以辐射全国的研发及售后服务团队。目前公司总人数达4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5人,本科学历:150多人,10年以上自动化研发资深工程师:30人,5年以上自动化研发经验100多人
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称为“三电”。在电动汽车上,驱动电机替代了传统汽车上的发动机和发电机,传统汽车通常是把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而驱动电机既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也可以作为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在动力电池内。 而驱动电机作为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之一,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程度对于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至关重要,包括我们的创新体系的健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
膜材料你知道吗? 膜是什么?膜材料有什么用?带你去了解吧!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以膜作为分离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作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流体进行分离、分级、纯化和浓缩的方法叫膜分离
12月22日,来自宁德时代(300750.SZ)的消息显示,宁德时代与英国新能源投资商Gresham House储能基金公司已于近日达成近7.5GWh长期供货意向协议。 而双方根据市场需求,正在努力将合作规模扩大至10GWh,以共同推动公用事业规模储能的应用落地。 据介绍,此次战略合作是宁德时代首次与运营储能项目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合作,开创了行业合作新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人造石墨发展到了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为主,软碳/硬碳、无定形碳、钛酸锂、硅碳合金等多种负极材料共存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攀升带动了动力锂电池市场持续高速增长。近日,有机构调研显示,2017年,我国锂电池市场达80.5GWh,同比增长27.0%,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产量同比增长23.7%,达14.6万吨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介绍,《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两年以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11个专项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各地落实文件为支撑,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面协同的政策体系
摘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2019年的招生简章,招生要求,录取条件,专业课程等信息,如你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感兴趣,欢迎到网站首页在线报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2019年的招生简章,招生要求,录取条件,专业课程等信息,如你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感兴趣,欢迎到网站首页在线报名栏目填写报名表单,学校官方老师将第一时间回复你的问题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于重庆双福新区,占地约861.9亩,校舍建筑面积约26.2万平方米。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校具有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图的能力;具有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生产、安装、维修和调试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的能力;具有新能源汽车整车传动的维护能力
界面资讯2月18日讯:“两化合并”的靴子落地不久,中国中化集团有限企业(下称中化集团)旗下唯一的A股上市企业宣布了一桩重磅投资计划。 2月17日晚间,中化国际(600500.SH)公告称,计划在江苏连云港市新建一座化工基地,投资规模为139亿元。 这座化工基地将生产碳三系列产品,意指由丙烷衍生的各种化工新材料,包括双酚A、苯酚丙酮等成品
本周沪深300上涨2.20%汽车及零部件板块上涨1.69%跑输大盘0.51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子行业下跌0.60%;商用车子行业上涨1.91%;汽车零部件子行业上涨2.48%;汽车经销服务子行业上涨2.71%。 个股方面富临精工、腾龙股份、福田汽车、福达股份、中鼎股份涨幅居前;西仪股份、浩物股份、襄阳轴承(000678)、中国嘉陵、金马股份跌幅居前
北极星储能网讯:62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一季度报告发布,谁最赚钱? (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大数据”作者:刘苗苗) 业绩反映出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近期,多家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报告。 起点锂电大数据统计了62家上市公司业绩报告,整理发现,宁德时代净利润高居榜首,达到10.47亿元,同比增长153.35%,而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40.32%。 在62家企业中,有32家企业净利润下滑,其中锂电池企业占比25%、上游原材料企业占比20%、正极材料企业占比15%、隔膜企业占比15%、设备企业占比13%、负极材料企业占比6%、电解液企业占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