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
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有鉴于金融理财与国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为建立消费者正确的消费与理财及理债观念,透过“107年度走入校园与社区办理金融知识宣导活动”,让金融教育课程适时导入金钱教育及理财观念,使收容学生都能获得正确管理金钱方法、认识储蓄与投资、个人收支规划,树立正确金钱观与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创造幸福人生;本校与金管会合作特别邀请高雄市第三个信用合作社梁政平襄理莅校办理“金融知识”讲座。 梁讲师以深入浅出方式说明正确理财方式、建立正确金融消费与借贷观念,有助于减少金融消费纠纷、预防金融犯罪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并说明信用卡非累积信用方法,更要谨慎使用以免成为卡奴,讲解内容丰富并说明许多案例,同学们也纷纷提出许多问题寻求解答,连在座听讲的教师也提问,梁讲师亦不厌其烦的一一解说,此次授课对本校师生之金融知识助益良多(训导处)。
一、 绩效计算为原币别报酬,且皆有考虑配息情况。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报酬率,且过去配息率不代表未来配息率。所有基金绩效,均为过去绩效,不代表未来之绩效表现,亦不保证基金之最低投资收益
本资料仅供参考,投资人若依此以为买卖依据,须自负盈亏之责。所有资料均取自可靠之来源,惟并不保证其系绝对正确无误。但如有任何错误,本公司及员工将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受防疫险理赔风暴影响,加上去年股债市况不佳,产险业净值再探低。金管会今天公布,2022年底产险业净值仅剩新台币614亿元,创2009年以来、14年同期新低。 金管会公布,受投资净收益下滑影响,寿险业2022年全年税前获利降至1719亿元,年减55.8%,产险业则深陷防疫险理赔风暴,2022年全年税前大亏1905亿元,合计保险业2022年全年税前亏损186亿元,年减4297亿元,由盈转亏
为提升基金规模经济与综效,鼓励小规模基金合并,金管会昨天放宽基金合并条件,把“免召开收益人会议”的门槛,从原本的3亿元放宽至5亿元,受此放宽影响,符合条件的基金将从84档提高至166档,但必须属于同种类、同区域或国家的基金。此外,金管会也宣布多项基金操作之松绑措施,包括:单一基金投资其他基金比例上限由10%放宽至20%等。 从去年第四季到今年初,发生多起投信基金经理人弊案,金管会着手多项改革措施,昨天公布相关办法
【MyGoNews编辑部/综合报导】金管会计划祭出3项管制寿险业者投资房地产的限制,主要是限制寿险业“囤地”带给社会的负面印象,寿险业认为:“金管会对于寿险业投资不动产的管制过于严苛,如果真的提高对于持有土地的门槛,寿险业的资金会转向有较高投报率的商办市场。”一般来说,至少要有3.5~4%的收益率,才具吸引力寿险业的资金。 根据金管会研拟,未来将采3个方向防止寿险业炒地;包括: (1) 投资空地须于3个月内取得建照,即使与邻近土地合建者,期限最长也要在6个月内
一、 绩效计算为原币别报酬,且皆有考虑配息情况。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报酬率,且过去配息率不代表未来配息率。所有基金绩效,均为过去绩效,不代表未来之绩效表现,亦不保证基金之最低投资收益
一、 绩效计算为原币别报酬,且皆有考虑配息情况。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报酬率,且过去配息率不代表未来配息率。所有基金绩效,均为过去绩效,不代表未来之绩效表现,亦不保证基金之最低投资收益
〔记者王孟伦/台北报导〕台湾人爱买保险!根据金管会最新统计,去年我国“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达13万9310元,若与12年前相较,民众保费支出多出逾一倍;至于“保险渗透率”提高至19.19%,与“保险密度”两项指标,均创下史上最高纪录。 所谓“保险密度”是指该国当年每人平均保费支出金额,又称人均保费;“保险渗透率”是该国保费对GDP(国内生产毛额)之比率。 从“保险密度”来看,国人平均保费支出在2005年仅6万9225元,但到了去年大幅成长到13万9310元,12年台湾人花在保险费用就增加了一倍;这12年间,除2011年“保险密度”曾一度减少,其余都是年年成长,且自2012年至2016年,更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外资强势回头,金管会今天公布,2023年1月整体外资净汇入75.538亿美元,折合约新台币2270亿元,创2011年以来单月第2大净汇入量,仅次于2022年11月单月净汇入92.164亿美元。 金管会今天公布外资最新动向,2023年1月外资净汇入75.56亿美元,陆资净汇出0.022亿美元,合计整体外资1月净汇入75.538亿美元,按1月31日新台币兑美元汇率30.052元换算,折合约新台币2270亿元。 根据金管会证期局资料,2023年1月整体外资净汇入75.538亿美元,为2011年以来单月第2大净汇入金额,仅次于2022年11月整体外资净汇入92.16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