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孟伦/台北报导〕台湾人爱买保险!根据金管会最新统计,去年我国“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达13万9310元,若与12年前相较,民众保费支出多出逾一倍;至于“保险渗透率”提高至19.19%,与“保险密度”两项指标,均创下史上最高纪录。
所谓“保险密度”是指该国当年每人平均保费支出金额,又称人均保费;“保险渗透率”是该国保费对GDP(国内生产毛额)之比率。
从“保险密度”来看,国人平均保费支出在2005年仅6万9225元,但到了去年大幅成长到13万9310元,12年台湾人花在保险费用就增加了一倍;这12年间,除2011年“保险密度”曾一度减少,其余都是年年成长,且自2012年至2016年,更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其次,在我国“保险渗透率”方面,去年来到19.19%,由于这项统计是保费对GDP比重,也意味着国人每赚100元当中、就有超过19元是花在保单保费上。
而去年“保险渗透率”同样创下历史新高纪录,也与保险密度一样,连续5年创史上新高;问题是,近年来,台湾景气不佳,去年GDP连保二都达不到,为何国人仍持续加码买保险呢?
保险局官员分析,若以“保险渗透率”来看,国内保险市场已相当成熟,加上寿险业者常有新商品推出,使得新契约保费年年增加;另一方面,国内景气成长趋缓,若保费成长幅度较大,“保险渗透率”自然就会增加。
官员指出,“保险渗透率”虽可看出保险业在一个国家经济体的贡献度,不过若属于较小规模经济体,该国保险业达一定水准,保险渗透率就会非常高;至于“保险密度”,代表该国保险业务的发展程度,以台湾来说,保险业属于成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