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35107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优良、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100%,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89.1%。学院现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0人
物联网学院现有教育部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专业实验室、与通信运营商联合共建的研究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具备一流的研究与实践环境,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实验平台。其中,2011年获批中央地方共建“电信业务与测试实验室”(建设经费200万)、“三网融合实验室”(建设经费320万);2012年获批中央地方共建“物联网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经费320万);2013年获批中央地方共建“智慧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经费400万),并获批建设江苏省省级“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教育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写译、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英美报刊选读、矩阵论、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信息论基础、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现代信号处理(全英文)、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Python科学计算、机器学习(全英文)、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及其应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Matlab与仿真、未来网络技术前沿、网络与信息安全、模式识别原理、新型网络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现代信号处理(全英文)、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写译、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英美报刊选读、随机过程、矩阵论、最优化方法、物联网概论、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机器学习(全英文)、伦理类课程(工程伦理等)、专业论文写作、Python科学计算、路由与交换技术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前沿技术、未来网络技术前沿、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器学习(全英文)、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ARM系统开发技术 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电话:025-8353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