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2020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开学典礼上致辞。首先,我想以最诚挚的热情欢迎同学们来到南燕! 如现在的你们一样,四年前的我初至南燕,便深深着迷于这座园子的年轻、生机与活力。南燕之“燕”,正如鹏城之“鹏”,以己之羽翼,抟扶摇而上,搏击长风、对抗巨浪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英文: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缩写:DAMPE)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DAMPE是一个空间望远镜,有效载荷质量1410公斤,它可以探测高能伽马射线、电子和宇宙射线。它由一个塑料闪烁探测器、硅微条、钨板、电磁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组成
继开普勒望远镜的退役🛰️,NASA的另一艘飞船,黎明号,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黎明号于2007年9月发射,它的任务是对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两颗天体,谷神星&灶神星进行观测。 他们并非寻常的小行星,而是“原行星”,代表太阳系演化史的早期阶段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小龙虾不仅美味,它的眼睛结构还能帮助人类探究宇宙奥秘。7月25日,“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该卫星配备了自主研发的龙虾眼聚焦X射线探测器与高精度小型载荷平台,长期在轨工作期间将验证X射线能段的大视场聚焦成像技术,并完成若干重要的空间X射线探测实验,特别是在X射线能段开展深度探测暗物质信号的研究
发布者:黄聃发布时间:2020-08-10浏览次数:10 近日,中科院围绕“三个面向”凝练总结出59项“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我校负责的光量子计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和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谱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参与的空间科学前沿探索与月球探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科学研究进展等5项成果入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进展。同时,我校参与的基于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新冠肺炎基础及其转化研究入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进展,该研究中由中国科大提出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方案编入国家诊疗方案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2999弄10号楼202 从细菌到真核单细胞,从真核单细胞到复杂生命,在物种进化的时间长河里,生命体中每一个可能导致物种演变的功能“单位”都值得科学家探究,比如细胞中广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暗物质”——长非编码RNA。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基因组来源相同的长非编码RNA在不同物种细胞内的“坐标”定位和功能都存在显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长非编码RNA物种差异“加工”机制决定功能多样化,为深入理解长非编码RNA的进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月6日深夜发表于《细胞》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科学团队由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研究员负责,参与卫星数据处理软件研发、数据分析并负责成果的物理解读以及合作组论文的组织与撰写。该团队目前包括6位正式成员以及20余名博士后、研究生,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1人,DAMPE杰出学者1人,DAMPE骨干学者1人,其中含国家基金委杰青、优青各1人。在首批的电子科学成果的数据分析方面,该团队是合作组内四支数据分析队伍之一,利用独立的分析方法率先证实了常进研究员得到的电子能谱并在国际合作组内首次给出了完整的能谱分析结果
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是生物分子成像的关键。在科学历史上,人们利用荧光蛋白“点亮”细胞内蛋白质 实现了生命动态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可视化。荧光蛋白技术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颠覆性研究工具之一
近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名单。我院教授曹俊杰课题组申报的“非标准模型的唯象学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曹俊杰教授长期致力于超对称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