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机械工程一向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即以提高人类的利益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 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起了破坏作用
三维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理论和数值方法已经有50年以上的深入研究,在冶金等传统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近些年,由于各国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注和投入,不可压磁流体计算在磁约束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的设计和实验中有了新的应用,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报告将介绍不可压磁流体方程组的守恒型有限元方法、离散问题的预处理算法等方面的一些研究
中国这5大重要科技成果领先世界美国的围堵必定惨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才会有更多的优势,这也是一直以来的运用当中不可否认的一点,然而中国的进展其实也获得了很多的关注,毕竟在早期的发展当中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但随着实力的不断发展也有了更多可能的产生。 这些都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想要为后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和实力,这些也是必不可少,中国实力上的展现,现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有了改变,所以在整体的运行过程当中,也有了更多的表现。 随着实力上的不断展现我们的优势也开始出来了,中国在五大重要发展的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其实是比较引人注目,在高新技术领域以及一些尖端技术发展,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但很显然在这样的围堵情况之下,也让中国有了一些实力上的突破,美国的围堵也注定会惨败
11月22日上午,深圳大学新能源研究中心暨李建刚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深圳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举行。中国工程院李建刚院士,我校校长李清泉、副校长徐晨,国家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赵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翔研究员,市科技创新委材料与能源处、我校科学技术部负责人参加仪式。 徐晨副校长宣读“深圳大学关于成立李建刚院士工作站的会议纪要”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大会 作者:single 来源: 时间:2010-07-21 07:39 7月4至8日,第十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大会”在韩国济州召开。应韩国成均馆大学崔琦圭教授的邀请,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低温和热等离子体物理和化学及其应用、核聚变等离子体研究及其应用
6月15日下午,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04届物理学专业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室副主任吴学邦研究员(博士)应邀在求实楼报告厅作了题为“走进材料的微观世界”学术讲座。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海波主持此次讲座,学院三百余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吴学邦通过PPT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个人经历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双相》与您相约“核聚变Tour”广州站(携手点燃公益星火) 关注双相情感障碍的平台跳跃类解谜游戏《双相》,即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参加由机核网举办的“核聚变Tour 2021”广州站线下展会!展会坐标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双相》展位在4号馆独立游戏区D37,等待与您相遇。展会现场设置了游戏试玩区,届时开发团队成员也将在现场与各位玩家交流游戏创作故事和心得。与此同时,一场特殊的科普行动,也将在核聚变Tour与大家见面—— 《双相》孵化于西山居SEED实验室,由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8位同学主导创作,游戏以场景颜色切换为核心解谜机制,以关卡构筑隐喻,抽象地描画了一位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的个体经历,通过对特定患者人生经历的转译,试图抽象地呈现患者的困境与心境,也期望能唤起更多的关注、理解、包容、共情
“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中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而主机线圈系统是该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该系统中心柱的研制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其由20组环向场线圈中心段组件和中心螺旋管线圈装配而成,总体重量约90吨,因产生能量的核聚变原理与太阳光的原理相似,因此地球上用于探索清洁能源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也称为“人造太阳”。据了解,“人造太阳”设备中的等离子体温度可以达到2亿摄氏度以上,截至目前这项研究,我们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学术水平,已经从在国际上跟跑、并跑,逐渐向领跑过渡,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新动力:又称非惯例动力。是指传统动力之外的各种动力方式。指刚开始开发运用或正在活跃研讨、有待推行的动力,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016年7月7日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6日说,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螺旋石7-X”已于今年3月成功完成第一轮实验,目前正在升级改造,预计4年后可实现等离子体脉冲持续时间30分钟的目标。 顾名思义,仿星器就是对恒星的模仿,是一种受控核聚变装置。按设计,仿星器通过模仿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等离子态的氢同位素氘和氚约束起来,并加热至1亿摄氏度左右发生核聚变,以获得持续不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