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
2017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二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等出席学院成立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国科大副校长苏刚主持,丁仲礼校长讲话
2019年11月13日下午,由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省老科协、滁州市老科协承办的2019年安徽省银龄志愿行动科普报告团走进滁州二中进行科普讲座。科普报告团由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吴维越、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员鄢荣主讲。安徽省老科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丽真、滁州市老科协专家组组长胡成功、副组长缪瑞荣、秘书组负责人徐宏耀、办公室负责人李亚南、滁州二中校长胡刚、副校长李进以及滁州二中高二理科3个班的同学近200人听取了科普讲座
日前,江苏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吴仲华班”正式开班。30名本科生和20名研究生将通过校所联合培养方式,进行航空宇航动力专业的学习。 吴仲华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创始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创立者、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奠基人,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4220万元!松山湖2家单位获得2019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下达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园区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新一代非晶合金的设计、制备及先进制造基础研究项目 ,以及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高功率光纤激光驱动13.5nm极紫外光刻光源的机理与优化研究项目,2019年共获得4220万元的资助立项金额共计8440万元,园区单位承担的项目数占本批项目总数近六分之一,所获资助金额占本批项目资助总额近15%!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广东优势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全面覆盖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海洋科学、人口健康、工程科学、数理与交叉前沿等基础研究八大学科领域及36个专业方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对标国际最优最强最先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和稳定性支持机制,争取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准确凝练重大科学问题,依托重点机构和团队,发挥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培育形成合理人才梯队,促进学科交叉创新,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的融通发展
作者:篮球比分雷速 文章来源: 2009年9月19日,全国科普日拉开了帷幕,其中科技创新体验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举行。本次科技体验活动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京区21个科研机构和全国30余个一级学会的特色体验内容,集中展示国家科技创新成就。两天的时间合计有两万多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前来奥运村科技园参观
曾毓群博士,男,福建宁德人,1999年,作为主要创办人之一,创办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任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洲固态离子协会理事,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中心学术委员,华南锂电论坛专家委员,广东科技杂志顾问,东莞城市经济研究员,福建省政协委员。2005年作为科技专才被香港引进,为中国锂电重大贡献者(与王传福、杨裕生院士一同获得),建国六十年东莞六十位人物,2009年东莞十大经济人物。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鼎湖山站数据资源包括: 1、统一方法、仪器、技术规范等获取的长期联网定位监测的水分、土壤、大气、生物数据(1999年开始,CERN、CNERN),大部分在鼎湖山网站上网共享;其中气象数据也由大气物理所上网。 2、时空连续的传感器网络数据:水气通量数据(2002年、2014年、2018年三套,ChinaFlux,通量网有部分数据上网)、大气本底站数据(2003年开始,大气物理所提供上网)、小气象站等,本网站主要提供元数据查询; 3、研究数据(实验样地数据、学生上交数据、研究专题如碳专项课题数据(2011-2016年)等,少部分上网,主要提供元数据查询。 4、各种本底资料(1956年开始)、购买或收集数据等,少部分上网,主要提供元数据查询
报告人:张晓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 张晓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方家熊(1939.10.22—)光传感技术专家。安徽黄山市人。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11日,第二届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主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指导,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主办,江苏核电、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当其时,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及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成为以“两个构建”为重点任务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核心驱动和关键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