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
朱建勋,2003年东南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兼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科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铀同位素分离分会委员、国家秘密技术审查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秋季)将于8月15-17日在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即广交会展馆)举行。本届跨交会得到了商务部、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商务部外贸事务发展局等部级机构的联手举办。 展会规模13万平方米,境内外55个跨境电商平台、全国60多个产业带盛装亮相,同期举办50多场干货满满的论坛活动,到会采购商数将超过15万人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印发《关于202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情况的通报》,浙江科技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院童素娟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研究报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杭州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喜获二等奖。 该成果以探讨养老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领域之间的关系为切入口,为新时代浙江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是由国家民政部评选并通报决定的国内民政理论研究领域的部级奖项
右脑潜能激发画(兆顺波画)创始人李兆顺教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致力于右脑潜能开发研究,曾获第六届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拥有两项国家专利:一是《一种开发大脑潜能的方法》;二是《一种开发大脑(右脑)潜能的装置》。 随着“兆顺波画”影响越来越大,市场上的假画也逐渐增多,为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中国版权协会、雅昌艺术鉴定中心为李兆顺作品办理了三书――“备案证书、鉴定证书和收藏证书”,让“兆顺波画”有了“身份证”。 李兆顺先生是清华大学研究艺术与右脑开发、自然科学右脑开发画创始人,国际右脑科学与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右脑艺术教导师,艺术疗愈师,教授,获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善艺术家”称号;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学**联盟**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型艺术家,享受政府津贴的中国艺术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家一级美术师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44年1月,隶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000余人,资产总额28.4亿元,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铅酸蓄电池的厂家之一,国内叉车电池龙头企业,多家知名叉车厂家“优秀供应商”。 公司主要从事特种用、牵引用、固定用、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及铅酸蓄电池制造设备、配套产品的开发设计与生产,具有年生产600万kVAh各类铅酸蓄电池的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车辆、电力、通讯等领域,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峰会等国家重点工程选用,两次获得国家蓄电池行业最高奖——国家银质奖,两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级优质产品奖
曾志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级测试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播音主持业务、电视节目策划、广告配音艺术等。 主要论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影响历史进程的新闻发布会》、《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主持人语言中“留白”的机理探微》、《从受众的审美期待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建立对受众文化品位的先导与提升》、《传统意蕴中的现代追求——从凤凰“台声”看海外华语播音的风格定位》、《中国故事广播频率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现状与思考》、《普通话语音教程》、《广告配音教程》等
达巍,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社会科学学院长聘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达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美关系、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外交与安全政策等。达巍曾长期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并任该院美国所所长等职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是在2008年海南省建省20年并向国际旅游岛华丽蜕变之时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的基础上创建,于海南全面建设自由贸易区(港)时成功更名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现有海口市美兰和云龙两个校区。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着眼行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开设有60多个全日制本科与专科专业。 学校以工科为主特色立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海事学院、城建学院、财经学院、设计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临床医药学院、传媒与音乐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
李建军,主要承担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技师班PLC、单片机、变频器、组态软件等核心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电气工程系教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积极参与电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参与劳动保障部高职教材《电子制作实训》、《技师综合实践与毕业设计指导(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编写,撰写的论文《组态软件在PLC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电气工业自动化柔性教学平台的构建》获省电工电子中心教研组一、三等奖,参与部级课题《电气维修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题体系开发与教材编写工作
学校拥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学校60多年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2014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研究,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