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级测试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播音主持业务、电视节目策划、广告配音艺术等。

主要论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影响历史进程的新闻发布会》、《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主持人语言中“留白”的机理探微》、《从受众的审美期待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建立对受众文化品位的先导与提升》、《传统意蕴中的现代追求——从凤凰“台声”看海外华语播音的风格定位》、《中国故事广播频率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现状与思考》、《普通话语音教程》、《广告配音教程》等。参与撰写了《中国播音学》、《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全国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训练教材》、《电视节目策划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语言和谐艺术论》、《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等著作;主持、参与国家级、部级、校级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教学之余,长期参与广播电视的一线实践,担任主持人、策划及顾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看到上面这些数字和文字,再回首三十三年的从教历程,满是感慨,也满是幸福。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朋友、对学生说,我这辈子最喜欢两样东西,一是讲台,一是话筒。在电台电视台兼职做了十年,在学校的讲台站了三十三年(还将继续站下去),这一切于我而言,实在一种极大的满足与快乐!

初做老师时,信奉园丁这个词,以为只要辛勤耕耘劳作,就是尽职尽责,就会有收获。渐渐地开始明白,其实老师和园丁不一样:园丁的工作大多是将那些旁逸斜出的、高低不一的修剪平整;而老师不同,子曰:有教无类。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对每一位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这些年,年岁逐增,我也越来越把这两份“心”记在心里,压在肩上。

有人说,人到中年,应该是静静守望着生活与岁月的点滴幸福。有道理。感谢老天让我拥有了教师这个职业,三十三年来,我追求着、坚守着乃至于沉醉于这份幸福之中。

我的老师张颂先生在1999年校庆45周年庆典上朗诵过陆建老师创作的一首诗,《白头发唱给黑头发的歌》——

穿行在夜幕中的校园,回想起导师的声音,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讲台的依恋,对学生的情感。如今,我也开始有白头发了,我也爱听黑头发的播读声、朗诵声、笑声、歌声!

心怀感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也甘愿奋斗一生。

歌德说,过去永远不变,未来生生不息。于我而言,坚守有声语言艺术教学与理论研究的阵地,拥有更宽更广的学术视野,当是我生生不息的追求所在。

三十三年了,我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