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6元一根的玉米真的贵吗?背后折射出了什么?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文章约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近期,网络带货主播辛巴与东方甄选董宇辉关于东方甄选玉米售卖价格问题冲上了热搜,网络主播辛巴在一场直播中对东方甄选售卖的玉米价格表示质疑,“一盒八穗的玉米卖50元是丧良心,地里出来的玉米就七毛钱一穗,最后加价到六块钱一穗。”

对此,董宇辉在直播间回应表示:东方甄选玉米跟普通玉米不一样,大部分玉米不是用来给人吃的,是用来养牲口的,所以价格低。而东方甄选的生食玉米来自东北产地,东北一些产地好的玉米成本高,从地里收回来的价格就到2块了。

一、6块一根的玉米真的贵吗?

为了探究答案,我随机点开了淘宝查看。

第一款

没有券的话,6根糯玉米33,均价5.5元,出产地吉林松原。

第二款,价格更高,1.6kg98元,上一款1.5KG是6根,那么这一款我们算7根,一根价格高达14元。

第三款,60元20根,每根3元,是随机抽取的三款里最低的。

这三款品质不同,价格差异也很明显。而根据各家媒体求证,实际上,即使在东北原产地,不同品质的玉米价格差异也是巨大的,那么很显然,东方甄选的玉米价格并不是所谓虚高。

二、6元一根的玉米成本有多高?

辛巴质疑的点就在于,为什么地头收购价7毛的玉米东方甄选卖6块。

我想说的是,辛巴当然知道为什么卖得这么贵,他这么问纯属明知故问,如果不是,那就是真蠢。

东方甄选6元一根的玉米是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那么一根鲜食玉米的成本大概多少呢?

网购的鲜食玉米要经过切割、清洗、包装、蒸煮等程序,包含更多的人工、包装、仓储、物流等成本,自然会在终端产品价格中有相应体现。

根据《经济观察报》采访,抖音达人“东北小媳妇粘玉米”家在东北,家有玉米地,也售卖粘玉米。她告诉记者,6块钱一根的粘玉米不能算贵,在东北本地也有卖到10元左右的粘玉米。价格差异主要看品种,她卖的玉米有2块9一根的,也有5块钱一根的。

“有的粘玉米品种就是会贵。比如白的粘玉米,花的粘玉米,它们本身种植成本高,对土壤要求也高,一般土地种不出来,只有特定的土地能种。种子的成本也高。”

除了品种差异外,刚摘下来的新鲜玉米,和电商平台售卖的真空包装玉米,成本也完全不一样。她算了一笔账:一根带皮刚掰下来的玉米,收购价1块2。这种玉米只能人工收,不能车收。收完后拉回家,人工费一天150元,车工费一天300元。收完后还要去皮、去须、去根,清洗,用蒸煮机高温蒸煮,消毒后真空包装运走。她用售价2.9元一根的玉米举例说,10根玉米包装费加上运费就有10多块钱,加上种子、人工和其他各种费用,其实利润很低。

我们按东方甄选卖的玉米地头收购价1元1根,中间要经过切割、清洗、蒸煮、真空包装、物流快递五个程序。这五个程序里,每一项都会给这根玉米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增加成本。

这其中,有必要的物料成本,比如玉米使用的真空包装袋。小编随便在淘宝找了一家,根据玉米的长度选择了15*25规格的,每个包装袋价格在2毛左右,如果选择质量更好的包装袋,可能价格会更高。

紧接着是包装成本,玉米是否有外包装袋,快递装盒成本。于是,我又在淘宝搜索了纸盒。价格区间很大。

纸盒价格从几毛一个到几块一个都有。而物流费还要另算。

这只是单纯的物料成本。在我们上面的五个环节中,还有大量的人工成本。比如收来的玉米需要进行分拣、切割、蒸煮,这些事需要人工完成的,即使是建厂,固定成本依然不低。

而上面所说的,只是简单的程序。

每个环节都是有成本的

每个环节都是成本

根据一亩田农业网文章,东方甄选6元1根玉米的成本如下(仅供参考)

首先,东方甄选卖的玉米品种为糯9玉米,东北地区地头收购价约为1.2元/根。

工厂统一收购之后进行加工,经过扒皮、切头去尾、清洗、分等级、蒸煮、预冷、速冻、冷库储存等环节制成成品,入库等待销售,这期间一根玉米的成本约为0.4元。

之后,为了做好产品保鲜储存,将产品投入真空包装环节,需要经过解冻、高温消毒、抽真空等环节,每根玉米成本再加0.2元。真空袋子成本为0.45元/个,外包装袋每个的成本为0.3元,所以,一根玉米的出厂成本为2.55元。

之后进入打包环节,外包装箱每个成本2元,快递成本为每箱4.5元,所以,一箱玉米的成本约为26.9元。

另外,工厂生产中的损耗加上利润,最终工厂的出厂价约为35元左右。所以,每卖一箱玉米,东方甄选的利润约为30%。

也就是说,就算东方甄选一毛钱不赚还要倒贴人工、场地、水电费等成本的情况下,一根玉米的成本价就达到4.3元。那么,卖6元1根,贵不贵?答案显而易见。

三、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贵反映了什么?

为什么经过核算后并不是很贵的玉米,突然引发了热议?

因为,这超出了普通人的所谓“经济常识”。

为了搜集相关资料,小编浏览了以什么最爱搜为代表的媒体平台。其中很多人觉得贵的重要论据是:我家门口、我家所在的县城、我家门口的超市卖的玉米比较便宜等等,如果以严谨的经济学观点来看,这些论点的贵与便宜,是缺乏可以对比的相同条件的。

比如,我家门口的玉米就很便宜。那么问题来了,你家门口的玉米和新东方卖的玉米是一个品种吗?会有大量的农户告诉你,不同的玉米品种价格差异大的高乎想像。不信的话可以参考文章开头列举的三款玉米(尤其是那个黑玉米)。

再比如,菜市场里的玉米很便宜。请问,在超市里或者菜市场买到的玉米和新东方卖的玉米在包装、加工和物流程序一样吗?很显然,也不一样。菜市场卖的几毛一根的玉米,没有扒皮、切头去尾和蒸煮,也没有包装。两者的物流成本也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菜市场玉米的价格是不能拿来作为东方甄选6元一根玉米的参照系的。也就是说,即使都是玉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本的不同,其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也是非常正常的。

很多人觉得贵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人买到一根玉米并不是单纯的从农村地里拔出来然后直接变到手里的。中间的任何一个流通环节,都是有人工和物料成本。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吃玉米,你觉得新东方卖得贵了,你要吃成本价的玉米,怎么办?你只有去东北大平原,请问从中国南方任何一个城市到玉米的种植地,交通费需要多少?买到手你需要自己动手扒皮、清理、蒸煮,量少的话你可以自己动手,再不济全家上阵,但是投入的时间是不是成本,蒸煮的水和燃料是不是成本?所以你千里迢迢吃到的玉米,可能是几十块一根。请问,新东方6块钱一根很贵吗?

在相对透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销售价格本质上是各项隐形和显性成本共同决定的,每一个在这上面投入成本的人都要赚到一定的利润,用俗话说就是“中间商赚差价”。当然了,像辛巴那样用糖水冒充燕窝割韭菜这种事显然不在讨论之列。

东方甄选6元1根的玉米,其每项成本是能够做到有据可查的。

四、辛巴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东方甄选给带货直播带来的冲击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

一场直播,没有主播跟打了鸡血一样在那喊“OMG,真便宜,买它”,没有人跟你说这是最后一批货,没有人跟你疯狂介绍他们用了多大努力使自己直播间的东西有多便宜。

东方甄选怎么卖货?一帮老师,坐在那,像给学生上课一样,天南海北侃大山,导演提醒了才想起来要卖货。商品挂在小黄车里,你爱买不买。

这样全新的卖货方式,是之前直播卖货的主播们没想到的,关键是,东方甄选经常是挂上去就没了。这样的冲击你说没有?打死都不信。

那么我们再看辛巴的言论,就非常简单了,他利用部分粉丝匮乏的经济学常识,用地头收购的成本价来偷换销售价,以此得出东方甄选卖的贵的结论。但是,他一个卖货的不知道成本价和销售价的区别吗?他当初卖糖水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很显然,东方甄选的销售范围已经开始和他的带货范围产生了交叉,甚至对他造成了影响。所以他需要去利用激进的言论去“攻击”对手,甚至去蹭热度,因为他上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眼里是一个不怎么光辉的形象。他需要去打着“保护农民”的幌子去搏眼球、炒热度。

至于卖得贵不贵,是不是真的保护农民利益,他真的有考虑到吗?在这里是要打个问号的。

五、如何才能助农?

这个问题我不是专家,但是我觉得董宇辉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想帮助农民赚钱,就要让一条线上的人都赚到钱,这样的生意,才能持久地做下去。”

我问过家里种水果的同学,她说,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相对于卖不出去,他们宁愿选择低价卖出去,只要不亏本就行。


东方甄选从来没有说为了助农,你必须买,买与不买是你的权利,你觉得贵,你可以不买,有人买。新东方能够在销售端把东西卖出去,并且卖得越多,那么本质上,他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人赚钱,这就够了。


写在最后:对于市场经济,随意地“道德绑架”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经济观察报:《辛巴、董宇辉、李国庆为了玉米吵翻天,6块钱一根的玉米到底贵不贵》

一亩田农业网:《东方甄选6元一根的玉米到底贵不贵?这背后的钱都被谁赚了?》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