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香!够糯!傣族特产香糯“小包谷”玉米!高回购,超好吃


去了一趟西双版纳

宗教人文,热带雨林

简直是风情万种


当然,西双版纳更是一个吃货的天堂,在西双版纳的街头,如果你看到一群人热闹地围着买吃的,那无疑就是小花糯玉米了。



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玉米的浓甜香味儿,忍不住来上一根!



紧实饱满的玉米粒,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玉米肉在嘴里嘣弹,玉米味儿鲜香醇浓,带着淡淡的清甜,不粘不腻,越嚼越香!那是旅途中,味蕾最满足的时刻。



回来后,吃东北黑玉米糯而不甜,吃水果玉米甜儿不糯,再也难以找到那一口让人魂牵梦萦的滋味儿!



新鲜玉米煮起来费劲

即食玉米多半不新鲜

谁说的?

这根西双版纳的玉米就要打破偏见

皮是脆的,肉是糯的

闻起来清香,吃起来甘甜

咬一口就知道,这是玉米界的完美女神



一根优秀的小花糯玉米

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满屋飘香


蒸热的玉米马上满屋飘香,空气中夹杂着丝丝的香甜,小小的一根玉米,轻轻的掰开,可以看见像莲藕一样的粘丝,不容易掉粒。



咬一口,浓香醇厚的玉米香气充满整个口腔,不黏不腻不卡牙齿缝,软糯Q弹有嚼劲的玉米粒在嘴里跳跃,就像是在吃小时候经常吃的玉米软糖,肉感足,特别的香!



味道比吃过的任何玉米

香气更醇香更甜糯!


惊艳的口感,让吃东西秀气的我,甘心败给一根小花糯玉米,完全停不下来,张着大嘴,一口口的啃着!



这款玉米是西双版纳特有的,是上百年的老品种,也是版纳玉米界的耀眼明星。



修长匀称的身体上,紫色、黄色玉米粒相间,颗颗晶莹明亮如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十分漂亮,傣家族人亲切地称它“小包谷”


拆开包装,撕下薄薄的胞衣,就能看到它独特的紫花色玉米粒,颗颗盈润丰美,有着如珍珠般温润的光泽。


加热后一口下去,内里粘糯,外皮柔韧,口感丰富。在过硬与软烂中间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越嚼越香,又不费腮帮子


百年老品种 非转基因的小花糯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自然生长90天


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全年无冬,日照和降雨都很充足,土壤肥沃,空气温润。



每一根小花糯,都远离喧嚣,在热带雨林之中自然生长,无人工干预,足足长够90天,充分完成营养的转化,每粒都饱满圆润!



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种植上更要下功夫。


坚持“一穴二株,一株一穗”的低密度种植方式,让每一根生长的小花糯都能有足够的养分,引山泉水灌溉,原生态无污染绿色种植。



虽然这样耗时耗力,但这样种植出来的小花糯,不仅浓郁甜糯,而且它的淀粉含量特别高,在70~75%。


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小10多倍,更加易于消化,特别适合家里的老年人和小朋友。



傣族古法工艺

采摘到真空不超过6小时


除了种植,小花糯的采摘和熏蒸工艺也很讲究,为了让你吃到新鲜的版纳玉米,傣家族人会在凌晨四五点采摘,趁着露水正盛,玉米的水分尤足、滋味饱满。



采摘回来后的玉米,人工挑选精品,去掉粗厚的叶子,也会清理掉大多数包谷须。



特殊真空包装技术,高温高压灭菌,做到了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香精的情况下,常温可保存6个月,且口感几乎不变。


既确保了新鲜、健康与安全,又便于保存和运输,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版纳的特有美味



从采摘到包装,整个过程,不超过6个小时,在小花糯最新鲜,滋味可口的状态封存住原汁原味。


经过层层安全监测,健康又安全,可以放心大口吃!


层层检测 健康安全


这么考究的工艺,难怪只有这款小花糯玉米,才能吃到西双版纳本地的原汁原味。



方便快捷

3-5分钟即食,感受甜糯滋味


每根玉米都是真空包装,方便携带,早晚代餐都是不错的选择,隔水蒸或微波炉加热即食,十分方便快捷。


早饭搭配牛奶、小西红柿,五分钟搞定,不耽误上班;周六做午餐,配搭鸡胸肉、蔬菜,做一盘高颜值的轻食健康餐;下午饿了,也可以热几颗拇指玉米当作小零食,瞬间元气满满。


蒸煮建议:

1、微波炉加热,“小包谷”3分钟。

2、蒸笼加热,“小包谷”5分钟。

3、沸水煮透,“小包谷”5分钟。

西双版纳·特色香糯玉米

每箱都采用真空包装+纸箱的包装形式,大约有10根左右的小玉米。

礼盒简约大气,自己食用或是送人赠友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