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雨伞思考之七: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上)
透过逃避每个个体彼此的不同,形成大家都相同的假象,其实只是令合一变成负面的“没有纷争”,而不是正面的“合而为一”:我们不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不同中合一,而是如何可以回避敏感的话题,如何可以将彼此之间的“不同”扫进地毡下面。最后我们永远只能谈一些怎样都不会引起纷争的风花雪月。于是我们看似没有纷争,但我们其实只是“河蟹”掉我们的不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合一。
让我们思考再多一点。若然圣餐只有纪念、赦罪、合一和盼望的意义,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严肃?为什么哥林多前书 11 章 27-30 节会提到,若我们不按规矩吃圣餐,我们会干犯主,更会有严重的后果呢?在圣餐礼当中,是否只有我们基督徒作单方面的纪念行为呢?耶稣基督又有否临在呢?若然祂真确的临在,祂又如何临在圣餐礼当中呢?
后雨伞思考之二:愿你的国降临:民主、天国、终末(二)
这段经文其实问的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这个被人称为“拿撒勒教派”的犹太人地区小宗派,是否能征服权倾天下的罗马帝国呢?
我们的福音是一个可以和当时权倾天下的罗马帝国对抗,最后甚至能平天下的福音,是一个可以媲美亚历山大大帝带着大军征服欧亚非三大洲帝国的力量,最后“在万族中使人因信而顺服”。
“福音”(εὐαγγέλιον (euangelion))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用词,不过不同于当时的希罗世界,路加/保罗不曾将之用作宣告罗马君主凯撒大帝作王,而是上帝作王;也不同于旧约宣告“耶和华”作王,路加/保罗将之用之宣告犹太人的弥赛亚并万有之主统管天下。
有的落在泥土不多的石地上:福音派华人教会的布道工作反思(下)
到底教会 (ἐκκλησία/ekklēsía) 是什么呢?为什么新约的作者在讨论这个新群体时不用一些当时已经存在的组织/群体去命名这个新群体呢?今天的教会还是新约作者面对并命名的那个“教会”吗?还是教会已沦落为社区组织、剧团、电影院、酒吧或心灵慰藉小组等呢?
教会最独特的,就是教会是一个传使人得救福音的群体,因为这福音,我们“一同受苦,也必照样…得安慰”(林后 1:7)。没有福音,教会就不成为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