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学以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同理关怀之社会中坚人才为教育目标,期待学生能够具备职场竞争力。然而,当今社会企业取才已从专业与知识导向转为态度导向的品格软实力为首要条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史蒂芬.柯维博士也说:“依据品格原则而活的人,有强大而深厚的根基。他们虽然承受生活压力,却仍能不断成长与进步。”推动品格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与价值。中华书院成立的精神,是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实践传统儒家德育、群育的教育。以“品德教育”与“人文关怀”为教育内涵,结合校训“勤朴诚正”的精神,培养学生“勤于事、朴于物、诚于人、正于心”的态度,发扬大学之道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书院教育强调的是在生活上实践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教的是待人处事接物时,心态的管理、感情的处理、生活的管理,也就是待人接物处事过程的律己行为、自我领导力的学习。中华文化注重的是素质的涵养,中华书院是以中华文化的品格教育为原则,以“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方法,对书院生进行个人“自我领导力”的教育。希望书院生学习怎么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功领导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