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舌尖上的乡愁 原创 2016-01-09 21:03 · 原鄉書院 李百合:舌尖上的乡愁 我的家乡位于东北地区松嫩平原西部的一处碱沟地带。说是碱沟,并不是处处**着盐碱滩的地方,而是一处水草丰美的湿地,南临大庆湿地,北与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接壤,最近几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我出生在湿地边缘的碱沟人家,从小喝着碱沟里的水长大。这里的水碱性大,里面含有一种被称做氟的元素
茭白等5种植物的病害产物,有的成了美食,有的被吹捧成美容产品 原创 2022-11-07 23:53 · 依农看天下 植物也会生病,植物病害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良性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因病虫害而导致粮食作物的减产量高达20%——30%(数据包括杂草、动物危害) ,这还是在人为参与采取各种防控植物病虫害措施之下的影响。 或许数据不够形象
玉米上的“乌米”!曾经的玉米病害,现在的餐桌美食! 2019-04-21 09:00 · 静观番外历史 玉米作为粗粮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北方农村广为种植。深加工后做成玉米碴、玉米面。无论是甜玉米还是普通玉米口感都非常好,而且营养价值特别高。在北方的朋友经常会做一些大碴子粥,配上粘豆包,妥妥的粗粮宴。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可不是这个玉米宴,我们要说的是一个玉米的病害。看到这里,有的人会范蒙了
农民把烦人的“乌米”摘下来,拿到厨房后却成了一道好菜 原创 2017-06-11 18:00 · 大乡 如今农村的麦收已进入了尾声,玉米已经开始播种到田里,炎炎夏日农民开始了玉米的田间管理。种玉米的农民都在防一种叫“黑穗病”的病害,感染黑穗病后的玉米会长出一坨坨形状怪异的瘤状物。 许多农村人会对这些生病的玉米弃之大吉,却不知道,在吃货眼里这是一道美味的食材,人们一般称它为“乌米”
经常吃玉米上长出的“瘤子”,虽然有点恶心,却味道不错 2017-07-30 11:40 · 女盆友的头发 玉茭这个大家知道得清楚的物品,大家应当都喜欢吃,玉茭的吃法也是有多种,无论是蒸着吃仍然煮着吃仍然煲汤喝都是美味佳肴,不过有同样玉茭身上的物品,城里人基本上没吃过,不过在我们农家可是吃得很欢跃。然而那时刻,吃的物品很匮竭,我们家仍然做过这个物品吃,然而如今传言这个玉茭霉包其实是黄曲霉素
凡是种过玉米或者剥过玉米的人,都知道有的玉米顶部会长一种黑色的孢子堆。很多人都会为此发愁,因为如果玉米长了这种“黑疙瘩”,就会使玉米减产。这种情况也因此被视为玉米害病。但这种不被待见的黑穗病却是一种隐藏很深的美味,也称为玉米乌米。 乌米=真菌 乌米是一种真菌,是生长在农作物顶部的一种类似于蘑菇的东西。它是由于高粱丝黑穗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经常生长在高粱、玉米、黍子上。 乌米常见于吉林一带
乡土散文:打乌米 原创 2021-07-19 14:14 · 北漠荒狼 说起乌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百科上说,乌米,也叫植物黑穂病,是一种食用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生长于高粱,玉米,黍子等上面,味道鲜美,可食用。 乌米是我小时候孩子们最爱的美味,现在的孩子大都没见过,一来呢现在的种子改良或转基因已没有了乌米,再者就是农药的残留让人有也不敢吃了。 每年的农历六月中旬
俗称乌米,寄生在玉米上的“怪胎”,小时候的美味,如今很少见 原创 2022-06-23 12:42 · 守村人 说起乌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又感觉是很熟悉的味道,因为小时候没少吃过。 没错,它就是玉米被感染了霉菌长出来的寄生物,以味道鲜美,价格昂贵而出名。 乌米在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在民间有的地方叫灰包儿、乌麦、打乌面、乌蛋蛋、灰烟包、黑蛋蛋、乌霉、米蛋、火烟泡等等。
一粒留在非洲的中国谷子 2024-09-08 20:34 · 光明网 中新网张家口9月8日电 题:一粒留在非洲的中国谷子 作者 赵丹媚 “我喜欢搞科研,也喜欢在田里,既然搞农业科研当然要去最难的地方。”就这样,2013年,47岁的章彦俊带着40多种谷子品种来到尼日利亚,开始了“自己都没想到”的9年援非种谷工作。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干部章彦俊出生于当地一个农民家庭
一粒留在非洲的中国谷子 2024-09-08 20:26 · 环球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张家口9月8日电 题:一粒留在非洲的中国谷子 作者 赵丹媚 “我喜欢搞科研,也喜欢在田里,既然搞农业科研当然要去最难的地方。”就这样,2013年,47岁的章彦俊带着40多种谷子品种来到尼日利亚,开始了“自己都没想到”的9年援非种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