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香港的中学老师和香港教育学院同工组成的课堂学习研究小组,在中学二年级综合科学科针对学生在酸碱中和的课题上的学层难点进行了一次课堂学习研究。研究小组察觉到学生未能正确绘画出酸碱滴定曲线图 (Titration curve),反映了学生未能深入理解酸碱滴定曲线中,酸碱值变化与溶液成分的关系。研究小组从学生访谈、诊断性的测卷中发现以往的教学处理只集中探究酸碱滴定曲线图中 (运用酸碱值试纸pH paper作量度酸碱值的工具),接近酸碱中和时突跃/降部分,忽略了曲线图中中和前、后两部分。因此老师运用变易图式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透过具对照性、类合性功能的变易图式,让学生以小组实验、观察、纪录、分析结果的科学方法,深入理解酸碱滴定曲线图的意义。这次分享将报告是次课堂学习研究的过程与发现,并提出改善教学的建议。

黄婉珊、严秉文、何元鼎、卢敏玲和陈颖欣 (2007年11月):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系列:中学二年级综合科学科:酸碱中和,个案分享于“世界课堂研究学会国际研讨会2007:优化课堂教学,持续专业发展”,香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