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的前身,为成立于1999年8月的乡土文化研究所(国立花莲师范学院),为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中第二个以台湾史地为发展重点的研究所。2005年8月,因应师范学院改制为教育大学,与原社会科教育学系大学部史地组的师资、班级一并整合为乡土文化学系(含学士班、硕士班);翌年(2006年)增设乡土文化暑期硕士专班。2008年8月,国立花莲教育大学与国立东华大学正式合并;隔年(2009年),原乡土文化暑期硕士专班改制为乡土文化学系硕士在职专班。2010年8月,因应大学合并后的师资调整、系所整并与学科专业划分,更名为以台湾╱区域研究为核心的台湾文化学系(含学士班、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为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中第一个拥有大学部课程的学系。 本系为国内台湾研究相关科系中,课程结构唯一获教育部认定为具培育中等学程社会领域地理主修、及高级中学地理科的科系,并是相关科系中唯一提供全英文授课的亚太区域研究硕士课程 (Asia-Pacific Area Studies program all English-taught),借由区域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科系。课程规划兼具台湾主体与国际视野,培育具新视野的人文社会领域人才。

台湾文化学系(含学士班、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的特色,是以培养具有跨领域视野及关心台湾本土发展的专业系所。师资阵容包括:人文地理、人文数位专业及台湾研究,以培养台湾文史研究、文化导览与推广及社区规划与地图绘制等人才。此外,本系亦为教育部认定具培育中等学程社会领域地理主修及高中地理科的科系,研究所课程除台湾研究组外,更有全英文授课的亚太区域研究组,培育兼具台湾主体与国际视野的人文社会领域人才。

三、发展重点与方向 台湾文化学系(硕士班)发展之重点与方向,在帮助学生掌握台湾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台湾学的内涵与特色为基础,并扩及对邻近地区的理解。发展重点着重:

(三)具备数位资讯运用能力的本土文化推广及跨领域研究。

鉴于近年来的全球化、在地化等区域变迁议题,及对十九世纪以来民族国家所建立的国家政治、行政疆界,对教学、研究、及大众认知的局限性,学术界掀起全球在地化 (glolocalization)、区域解构与重构 (de-regionalization) 等论述,期望能有突破传统以民族国家、行政辖区为单位的论述。近年来透过跨学科研究逐渐发展成熟的地域社会、地方学、文化圈等概念,即为例证。台湾学与区域研究的结合,即为此因应而生。

台湾研究虽为近年来成长茁壮的研究领域,但百余年来在各地累积了丰富的文献材料,以及在地研究的便利性,让台湾学的研究法具备了实地踏察与文献解读的双重特色;因此,田野调查工作与文献材料解读的搭配能力即为本所所强调的另项发展重点。

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台湾研究的教学与推广更应特别强调如何与数位科学的结合与应用,其内容包含数位典藏加值、多媒体整合、GIS应用等,并着重内容与技术如何融入教育、研究、产业运用与社会传播等面向。透过学理基础与科技运用紧密连结,除可在教学研究上创新议题,并可培养具备数位资讯运用能力的本土文化推广与及跨领域研究人才。

974301 花莲县寿丰乡志学村大学路二段1-2号 人社三馆(B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