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与工具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就业处于优先和中心的位置。这是因为更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可以为经济收入、医疗卫生、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从优先位置到优先战略再到优先政策就业优先的理念和要求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具体明确。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
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压力。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已经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几年的就业仍将是一个巨大难题。此外一些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需要给予特殊关照。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提出就业优先政策并将其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表明就业优先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渠道和载体。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的驱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到创新上来从“人口红利”转到“人力资本红利”上来。创新的主体是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积累起巨量的人力资本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如果就业充分、就业结构合理、就业质量高就说明这些巨量的人力资本得到了有效配置潜在的创新力量就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可见就业优先政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是希望各方面都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较多包括就业岗位的创造维持、劳动者技能提升等方面。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协调、相配合对就业进行区间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