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发展的阶段很缓慢,尤其是在主动表达阶段。一些有口语的孩子主动性语言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即使使用语言,别人也很难听清楚,听明白其中的意义,语言的清晰度、语速的控制、连词组句等都存在较大问题。

模仿孩子的声音和玩耍时的行为,可以鼓励他发声,并且增强互动。反之,这也可以激励孩子来模仿,确保模仿的是孩子正在进行的行为,只要它是积极的。比如说,当孩子在翻滚小玩具车时,也可以跟着他做,或者当他在冲撞小车时,也可以跟他一起,但是千万不要模仿他扔掉车子的行为!

这样做能让孩子更容易听懂你正在说的话,同时也有利于他模仿你说话。如果孩子有语言障碍,应该尽量使用一些单词(比如他在玩篮球,你可以说“篮球”或“滚动”)。

如果孩子已经可以正确使用单词,那可以帮他更上一层楼,用词组和他交流,比如可以说“滚动篮球”或者“扔掉篮球”。可以遵循“更胜一筹”规则:通常来说,使用的词组应该比孩子多一个单词。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工具,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诱发人的动力。借助音乐进行语言训练时,要注重孩子的主动体验、参与和表达,被动的聆听起不到作用。

语言训练要选择节奏鲜明的歌谣。儿童的视觉接收能力优于听觉。因而,训练中光有音乐是不够的,还要用活泼易懂的动画作辅助,这样才能激发兴趣,增强对语言(歌词)的理解。

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动的特点,在听音乐、看动画的时候,用拍手、跺脚、数数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当孩子在身体动作中感受音乐时,选取歌词中最短小、音乐意味最浓、节奏感最强的字和词来激发仿说,会取得良好效果。

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各种情境,来增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例如,孩子想喝水时,就举起水杯教他说“我要喝水。”放学时,挡在学校门口,教他说“我要回家。”同时,要及时表扬鼓励,并奖励爱吃的食品进行强化。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借助于父母的口头提示,一段时间之后,提示的程度和次数就慢慢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