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堆肥的发酵条件包括水分、空气、温度、C/N比和pH值。
1、水分。它是影响微生物活性和堆肥化率的重要因素。堆肥材料的含水量应为堆肥材料樶大持水量的60%-75%。用手抓紧堆肥材料,挤出水滴为宜。
2、空气。堆肥中的空气量直接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为了调节空气,可采用先松后紧堆的方法,在堆肥中设置通风塔和通风沟,并覆盖堆肥表面。
3、温度。堆肥过程中对各种微生物的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厌氧微生物的适宜温度为25-35℃,好氧微生物的适宜温度为40-50℃,中温微生物的适宜温度为25-37℃,高温微生物的适宜温度为60-65℃。当温度高于65℃时,其活性受到抑制。温度可以根据季节调节。冬季应加牛羊马粪,以提高堆温或封桩表面保温。夏天,烟囱的温度上升狠快,我们可以翻堆加水,降低堆内温度,保持氮。
因此,禾本科牧草秸秆碳氮比应调整为30-50:1。一般添加20%的人粪肥或1%-2%的氮肥,以满足微生物对氮的需求,加速堆肥的成熟。
5、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酸碱范围内活动。堆肥中的大多数微生物需要中性至微碱性酸碱环境(pH值6.4-8.1),适合pH值7.5。在堆肥发酵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多种有机酸,造成环境酸性,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在堆肥过程中应加入适量的石灰或植物灰(秸秆重量的2%-3%)来调节pH值,适量的过磷酸钙可以促进堆肥的成熟。
如果您对“秸秆堆肥发酵技术”存在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文中产品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