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本课程的“卢浮宫专题”想建立一个世界艺术史概念,以卢浮宫收藏为范例,以“中国的眼光,现代的立场”来具体陈述如何建造一条民族之间增进了解、各文明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道路,解释中国如何做一个世界艺术史的研究和解说。 本讲主要阐述艺术与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与问题: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史,以及艺术史的概念为什么和西方相关而与中国无关。本讲将对艺术史如何转化为形相学从而成为图像与信息时代的基础科学的最新发展做出判断,对当今世界在突破了西方艺术史概念中的艺术范畴之后,如何吸收东方及其他民族的艺术遗产,逐渐地成为人类精神的先锋之现象加以阐释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6—1997、2002—2004年、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6—1997、2002—2004年、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
本所成立于2008 年8 月,原为美术系中国美术史组、西洋美术史组,历史悠久,后独立成为艺术史研究所。创所目标旨在发展东、西方艺术史学术研究,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审美涵养、国际视野、推展艺术鉴赏,及关怀文化资产保存与维护的艺术史学术专才。本所结合东、西方艺术史专长师资,厚植艺术史、视觉文化,以及艺术交流史之教学与研究,并拓展欧、亚国际学术交流与研究
透过图文并茂的页面,本书期望引发读者探索艺术史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深入浅出的解说,带领读者进入感性和知**融的艺术史。我们用凡人的视角观看和谈论艺术史,而不是歌功颂德永垂不朽的天才杰作。 当你翻阅这本书,便踏上了艺术史的漫游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