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于火车上听到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随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还记得2001年1月17日傍晚,我和书记冒着满天大雪匆匆从廊坊赶往北京航天城。前一天晚上,陆伯祥(神舟二号某应用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告诉我飞船传回的数据不正常,一夜没有合眼,心里想着如何应对这可能的失败。为了这个系统,我们已经奋战了整整九年,两代设计师的心血。虽然说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失败也不是不正常的,一旦真的要面对这个现实,还是无法承受。到了航天城,数据处理室里,面对伯祥苍白的脸色,我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书记紧着说没关系,好好分析原因。大家沉默着,他们已经连续三四天没有合眼了。离下一圈数据回传时间还有四个小时。
“好好睡一觉,要对我们自己的设备有信心!老徐值班。”我打破沉默,气氛太压抑了。
“我不相信我们就这么倒霉吧!”伯祥终于站起来说。“等下一圈数据下来再睡!”
“再等等!”其他人纷纷站起来,又走向了各自的岗位。
零点十分,电话铃声响了,“数据下来了,一切正常!”没有欢呼,也没有激动,好像是那么的自然。“睡个好觉吧!”我对大伙儿说。
可是睡不着。真要是失败了会怎样?从发射开始,我一直避免去想这个问题,也不让大家议论。没有退路!这个已经沉寂了二十年的领域不能再允许失败,经过了整整九年的努力,8511所经历的曲折艰难也不允许失败。在过去的日夜奋战中,我们从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后果,可经历了这些之后,一旦放下担子,却感觉到身上的这份责任是那么地沉重。
看起来这只是一瞬间的事,可世界上许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在一瞬间拥有,也可能在一瞬间永远地失去!
航天,这是一个不允许失败的事业,又是个避免不了面对失败的事业。它的成功,来自于千万人的默默奉献,而它的失败,也为后人的成功垫起了一块不能忘却的基石。
我们都是航天人,我们有过同样的欢笑和泪水。人到中年,回想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那是在航天队伍中度过的,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每当夜深人静时,想想已经过去的这大半生,支撑自己的,无非是一种情结罢了,航天情结。也许到老了的那一天,我们没有什么能留给子孙,只有在夏夜里,摇着蒲扇对孙儿们说,“看,天上那颗会跑的星星,是爷爷奶奶们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