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产业中,早已被归类在夕阳工业的鞋类,却从蔡其瑞总裁的经营中,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鞋厂,只要是数得出来的名牌运动鞋,几乎都是出自于宝成,其公司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许多的人对于宝成集团都抱持着相当的好奇,到底这个一手建立起宝成王国的人,有着怎样的背景呢? 其实早在50年代,当台湾还是农业社会时,蔡总裁的父亲就已利用农村丰富人力发展手工编织的副业--编织帽子与凉鞋鞋面。随着规模及产能的扩大,在家排行老二的蔡总裁,和其它四个兄弟一样,在课业闲暇之余都必须协助父亲一起工作。因此随着父亲几乎走遍了中部各个地方,也磨练出他个性的吃苦耐劳!

由于家里的负担越来越大,虽然蔡其瑞师专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职,但却因为必须协助家族的编鞋事业而放弃。在60年代初期当时编鞋的材料也因为塑胶业的兴起,而改以塑胶为主。所以蔡其瑞决定在民国58年自设工厂,而恰巧在这段时间,正 是台湾外销开始起飞的时机,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发展的时代,宝成也不例外。由于从父亲时代开始累积的资源,蔡其瑞对行业的敏锐度及家族成员间的合作经营、不退却的性格,很快的宝成便拥有“拖鞋大王”的称号。

由于相当了解市场的趋势,知道当时消费者对于运动鞋的购买爱好,不但以美国消费市场的偏好为主流,消费者也逐渐追求名牌,于是宝成并开始争取美国名牌运动鞋的代工订单,如NIKE、爱迪达(Adidas)。这样的代工策略 (OEM) ,不但为其赚取代工费用外,更为未来的产品与服务奠下提高附加价值的基础。

民国79年,蔡其瑞总裁决定要开始精进电脑化的技术,所以投入了一亿二千万元进行研究改良,其目的即是希望能从传统师傅的手工经验转移到电脑中。这样一来除了设计上可以更精准、生产的流程可以更快速外,Know-how更可以传承下去。而这样的决策,再次证明了宝成在鞋业的领导地位及对于未来趋势的高度掌握。 随着科技的进步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流行化而大大缩减,不单单只有新产品的问世要快,就连制造厂的生产速度都要快,因此往上游整合也是蔡总裁预计的版图之一;另外预计在亚洲设一个超级货流中心的计划,不但可以直接出货到店面 更可把以前至少要三个月以上的流程,缩短到一个月内,完全发挥B2B的威力。〈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