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是学习中医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但一些中医爱好者对十二经脉的记忆总是把握不好,若再加上穴位,更是难以记忆,如果不加以攻克,运用起来必然一团糟糕。本文将十二经脉用形象化的方式帮助大家记忆,十分方便有效。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十二经脉按照子午流注的时序排列,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阙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阙阴肝经。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者下肢的外侧,每一天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者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阳经属腑,行于四肢外侧;阴经属脏,行于四肢内侧;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首先,阴阳问题。切记脏为阴、腑为阳。因此,肝、心、脾、肺、肾五脏加上心包,皆为阴经;与之相应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及三焦,皆为阳经。
十二经脉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