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在2013年又再次超越肺癌,成为香港最常见的癌症,有超过4700宗新增个案,当中逾9成患者年龄为50岁以上。有见及此,政府最快在明年底推出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免费为61至70岁的市民做“大便隐血测试”,有助及早发现大肠癌,提高治疗成效。
外科专科梁家骝医生指出,欧美国家在多年前已推行大肠癌筛查的研究,证实有助减低大肠癌的病发率和死亡率。“传统的筛检方法是进行‘大便隐血测试’,透过检测大便样本,侦测肠道有否肉眼看不到的出血问题,好处是便宜和简单方便。”
参考欧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大肠癌筛查研究,其中丹麦和英国诺定咸的“大便隐血测试”敏感度约60%,只有约5%测试者进一步接受大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有助减低15-18%大肠癌的死亡风险。至于美国明尼苏达的研究,“大便隐血测试”敏感度为80-92%,测试者中有38%接受大肠镜检查,而大肠癌的死亡率可减少高达33%。似乎愈多人接受大肠镜检查,对预防大肠癌的成效愈高。
梁医生补充,大肠镜检查虽然准确度高,但事前准备功夫较多,例如要进食低纤餐及服用泻剂来清洁大肠,而且费用亦会较为昂贵。
“总括来说,不同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均有助预防大肠癌。所以建议年过五十人士,先了解不同检查方法的利弊,再因应个人情况,拣选最合适的方案。合资格人士参与“大肠癌筛查计划”的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