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工作讲求快捷、准确。市民到急症室求诊,医护人员会将病人的医疗纪录手写在牌版上,用以纪录病人的诊症治疗,医护行内称之为“A&E卡”,这是医护人员了解病人情况不可缺少的重要纪录,但实体卡需要以人手传递,来来回回有机会遗失、弄错和看不清手写的文字。2011年新界西医院联网急症科顾问医生雷俊达,开始构思将电子程式应用于急症室的日常运作,利用科技提升急症室运作效率。

雷俊达自小对科技有浓厚兴趣,喜欢编写计算机程序和网页,是很多人眼中的“IT Guy”。他通过急症科专科考试后,以专科医生身份在急症室工作,主动向管理层提出“急症室电子化”的重要,经过医院、联网及医管局众人努力,演变成今天的“急症室电子系统”(eAED)。由登记程序开始,为病人戴上手带识别、分流至诊症,都由医护人员直接将资料输入电脑,医护人员并可从病人手带读取资料,与传统急症室由医护人员手写病人资料的做法比较,进步不少。

电子系统亦有助其他部门即时查阅急症室病人分布及病情等资料,方便即时调派人手跟进,减少病人等候时间。雷俊达说,前线医生的经验有助他设计出切合实际需要的电子系统,把科技带入生活。他举例指,当病人的维生指数例如心跳或血压等出现异常状况,eAED会发出警号,例如字体显示不同颜色,让医生查阅病人资料和状况时,更容易注意问题。

雷俊达希望能将自己认为可行的科技应用在日常工作上,真正帮助到医院运作。对于未来的科技应用,他希望全港医院可以全面电子化,甚至发展人工智能,做到最快最准确,帮助提升医生日常工作效率。

现时全港已有三间急症室使用eAED系统,博爱医院亦于2019年10月开始使用,其余的急症室亦将陆续电子化,而协助开发有关系统的雷俊达,亦成为2019年“医管局优秀青年奖”的得主。